麻将:可玩不可赌

【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图,侵删

说起打麻将,也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之一,自古就有打马吊一说,古装影视剧中也常见打马吊的经典场景。

现代文明下的打麻将,更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国人聚会,无非两件事:吃饭和打牌。

三人斗地主,四人打麻将,饭前饭后,总要打几局,才算圆满。若是没打,就感觉会白聚了,饭也白吃了。

“和朋友一起做统计抽样实验,从136张样品中,随机抽选出13张,不断变化排列、优化组合,从而达到最佳排列组合。”

这是麻坛高手对打麻将的高端说法,虽有调侃之意,但不难看出独特的麻坛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麻坛智慧。

显而易见,打麻将是个技术活,麻坛高手怎么着也得算个高级技工吧。

但打麻将又不全是技术,起决定输赢作用的往往是运气,所以才有“不怕高手再会来,就怕小白拿好牌”之说。

我会打麻将,却不常打,一般都是只在“三缺一”的情况下紧急救场,平常也没人邀我,因为都知道我对此不感兴趣,更不上瘾。

但我身边有很多麻将的狂热爱好者,一到晚上和周末,都“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付出一定的科研经费成本,研究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动态博弈,特别是复杂群体中多因素干扰以及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新型囚徒困境博弈,希望取得价值不菲的研究成果。”

晚上熬夜做“抽样试验”,周末全部与人“动态博弈”。成果如何,尚不可知,但眼里的血丝和脸上的憔悴,哪怕我高度近视,都可以一眼看出来。

据说,他们输赢的数目并不小,一晚上可达几千块之多。当然,这跟真正的赌博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但对于一个月就三四千工资的我来说,已经很多很多了。

我相信,对我们这个经济甚是落后的小县城里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都是一笔“巨款”,可能是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工资收入或者生活支出。

我感觉我担不起这样的风险,说白了,就是输不起,所以,我尽量不打,从源头上规避风险。

偶尔“三缺一”,我可以江湖救急,但我会提前说清楚不能打大了,要在我输得起的范围内,就算输了,也不会多,以免影响当月生活质量。

昨天下午,家里来客人,饭后三缺一,作为主人,不得不陪。技术差,手气也不行,一下午就没赢几把,输了好几百,连儿子在旁边看我总给钱都着急了。

我意识到对儿子的影响不好,晚上客人走后,就跟儿子聊起这个事。

“我就想要你赢钱!”

“打麻将不是为了赢钱。你们小孩子学习学累了,要玩一玩游戏。大人工作累了,也要玩一玩游戏,打麻将就是大人的游戏。”

“那我们玩游戏也没有钱啊。”

“我们给钱只是为了计算谁赢的次数多,不然记不住,又不是为了赢钱。”

“哦,那我也想要你赢!”

“那妈妈要是输了,你会生妈妈的气,觉得妈妈不棒吗?”

“不会!输了,是怪麻将机码牌码的顺序不对,又不是怪你。”

“是的呀,输了怪麻将机,赢了也是麻将机码牌码的好,都不能说明妈妈棒不棒,所以,打麻将就要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输赢不重要,开心就好,对不对?”

“那妈妈下午打麻将开心吗?”

“开心呀,有朋友陪我玩游戏,还聊天,我可开心了!”

一直陷入情绪低谷里的儿子,终于不那么纠结我输钱这个事儿了。

第一次如此直接的感受到打麻将对孩子的影响,也再一次感受到孩子的童言稚语里包含的大智慧。

“输了,不能怪人,怪麻将机码的牌。”说的真好!的确,麻将的输赢,全在麻将机码牌。

说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手气,但在不作弊的情况下,最后决定输赢的那一张,全凭手气,与技术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全靠运气的人,最后往往一无所有。”全凭手气的麻将,还是少打为妙、不打最好。

打麻将,既然是一种游戏,那么追求的就是乐趣,切不可因为手气而怄气,也绝不可有赌博心理或作为一种赌博。

总之,麻将这玩意儿,可玩,不可赌!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039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