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静止
人真是奇怪的生物,一方面渴求变化,另一方面却希望时间停止。至少那些爱拍照的朋友如此。捕捉静止,实际上是窥括瞬间的美,追求生活的艺术。
已故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曾在大学的演讲中引用三句话来说明什么是艺术:
笔补造化天无功。(Where nature fails, art prevails.)——李贺
Art is nature speeded up and God slowed down. (艺术乃造化之加速和神明之减慢。)——Chazal
It is not art that imitates life, but life that imitates art. (艺术并非模仿生活,而是生活在模仿艺术。)——Wilde
此处,余老将“nature”译为“造化”而非自然,“God”译为“神明”而非上帝,精妙得让人拍案叫绝!无论是中国诗人李贺,还是法国作家卡查尔,都认为,艺术似借神明之手,以补造化之缺。
在运动场上,奔跑无法静止,便用照片固定住其影像;在野外,鲜花绽放无法捕捉,便用延时摄影展现其过程。难怪摄影技术在晚清传入我国时,让人跃跃欲试的同时,也招致不少百姓的恐惧和猜忌,认为拍照会吸人魂魄。因为,这门辅以科技工具的艺术,的确像有神明相助啊。
摄影技术诞生之前,人们让世界静止的方式是绘画。
王维(作者有争议)的《画》这首诗就是典型的赞画之作。若不看题目,通读整篇,似乎违背自然规律,颇像谜语。实际上,诗人却在说,绘画借用艺术之法,让山本无色,而变得有色;水本有声,却变得无声;花本会谢,而变得长开;鸟本怕人,却变得无惧。唯有如此,方使人悠然驻足欣赏。有这样精美作品的存在,才会像王尔德所言,让生活来模仿艺术,而不是反过来。我们只会说“江山如画”、“人美如画”,而不会说“画如江山”、“画美如人”。
这种从艺术中抽象出来的生活,更多地来自写意和浪漫。到了近现代,随着西洋画的引进,摄影的普及,静止的艺术似乎变得越来越写实了。当一副画变得连光影也需要体现,摄像头的清晰度不断地刷出新高,艺术更多地是在模仿生活了。
然而时至今日,众人却又嫌弃起对人脸逼真的反映。发明2亿像素的相机,令皱纹、雀斑和黑眼圈无处藏匿,却要用美颜、滤镜和P图等手段遮盖。如此迂回曲折,让人在现实和虚幻中切换,应接不暇。若穿越回古代,像毛延寿这样,不仅没有美化,反而丑化被画人的画师,怕不是要打入十八层地狱?而汉元帝,也因找不到“姿色平平”的宫女,无法代公主和亲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