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京兆杜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个宏大的志向,来自唐代诗人杜甫。杜甫在唐代的名气,绝不亚于李白。
杜甫出生名门京兆杜氏,他身上的才能绝不是一个人就能够成长起来的,那是杜氏几代人积累的结果。可以说,杜甫的辉煌是站在杜氏祖先的身上才散发出来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兆杜氏,看看这个不负于家,亦不负于国的家族,是如何在历史中凸显自我,实现人生理想的?
1、杜周杜延年父子,奠定杜氏根基
杜氏家族的崛起要从西汉开始,在汉武帝时期,张汤是非常有名的酷吏,能够与张汤齐名的就属杜氏杜周。
起初,杜周只不过是张汤的下属,他精通律法,家境贫寒。后来,张汤得到了汉武帝的青睐,杜周也得到了张汤的举荐,最后他被封为廷尉。
杜周当上廷尉之后,他审理案件十分严苛,更不畏权贵。有的时候,案件会牵扯多人,甚至有皇亲国戚,杜周都将他们一一制裁。
凭借着汉武帝对于杜周的信赖,杜氏家族从南阳迁移到茂陵。杜周去世的时候, 他位列三公,家产丰厚,早已摆脱了曾经贫困的样子。
杜周的儿子杜延年,品行才干都超过了父亲杜周,被当时人们称为“良人”。
杜延年与杜周还是有所不同,杜延年在历史上以温和公正著称。而他善良的本性,也为杜氏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汉昭帝期间,大臣霍光把持朝政,总会有很多偏激的想法。每次,霍光将这样的想法灌输给汉昭帝,杜延年都会及时规劝汉昭帝,因此避免了很多祸事。
后来,在皇位的拥护上,杜延年把宝压在了汉武帝曾孙刘病已身上,刘病已后来改名字为刘询,成为了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后,杜延年因为身居高位,又与霍光有着密切的联系,导致霍光倒台之时,杜延年也受到了贬黜。但汉宣帝顾及旧情,在杜延年老迈之时,将杜延年再次调回京城,并委以重任。等到杜延年因年纪太大而辞官回乡时,汉宣帝对杜延年以礼相待,赐予杜延年许多钱财,让他无限风光。
这个时期,杜氏家族从茂陵前往杜陵一带。后来,杜陵成为京兆杜氏的发源之地。
西汉衰亡,杜氏也告别了朝廷权利的中心。但即便如此,杜氏子弟也不忘记以文法传家,以儒经为业。
2、魏晋时期,杜氏重振门第
魏晋时期,许多世家大族都依靠门第凸显自己的富贵,但已经衰落的京兆杜氏却凭借着才干重振门第。
东汉末年的某一天,曹操的谋士荀彧(yù)听说邻居家有一个人出口不凡,才识过人。此人就是杜延年的后代杜畿(jī)。后来,杜畿被知人善任的荀彧推荐给曹操,成为了曹魏的开国功勋。
杜畿曾多次在地方为官,他不仅继承了杜氏的文法家学,更是继承了先祖杜延年宽以待人、仁爱百姓的为政之道。他所治理的郡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由此可见,杜畿可谓是一代良臣。
杜畿在河东为郡守时,他常常巡视各县,一旦发现有孝顺之人、贞洁的妇人等道德模范,他就下令免除其徭役,以确保百姓能够生活安稳。
如果遇到战乱,百姓难免会对长吏怨声载道,但唯独杜畿得到了河东郡民众的爱戴。后来,曹操征张鲁,从河东调来五千民夫,这些民夫相互鼓励,互相劝告不要辜负了杜畿,这五千民夫在转战各地征战时,竟然没有一人逃亡。
在乱世之中,杜畿的贤德也与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杜畿入朝为官之后,赵俨成为了河东太守。
为了能够得到足够的兵源,曹魏的政策是,将各地的寡妇嫁到异地,增加人口的出生率。有一次曹丕发现赵俨送的寡妇数量,明显比杜畿之前送的多。曹丕还以为杜畿故意不送,因为此事对杜畿呵斥不已。
面对曹丕的责难,杜畿坦然说道,自己之前征集的都是死人的妻子,但现在赵俨送的都是活人的妻子。曹丕和其他大臣一听,脸色为之一变。
后来,杜畿在担任建造之职时,亲自为曹魏试船,遭遇到了暴风雨,溺水而亡。
杜畿以文化道德传家,他的孙子杜预也继承了他的遗志。杜预是一个文官,手无缚鸡之力,却能立下灭吴国的不世之功。
在曹魏后期,司马昭掌管朝中权利,杜预娶了司马昭的妹妹为妻子,顺理成章地成为司马家的心腹。到了晋武帝时期,蜀国已经灭亡,只剩下孙权掌管的吴国还苟延残喘。晋朝中许多大臣都认为吴国不能灭,只有杜预等大臣屡次上书,请求晋武帝发兵灭掉吴国,完成统一大业。
司马炎最终被杜预说服,在公元280年,杜预作为晋军的统帅之一,在西线指挥作战,最终拿下孙吴,使得三国归一,杜预收复吴国的功勋被载入史册。
3、唐朝,杜氏的鼎盛时期
从西晋到隋唐,杜氏家族分散在南北不同地区,变成了四个房支。到了唐朝,杜氏迎来了鼎盛时期。
唐代有一句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世代居住在长安城南的韦氏和杜氏两大家族,发展到了唐代,成为了关中世族的顶级门户,也是李唐皇室联姻的首选对象。
根据《新唐书》记载,在唐朝,杜氏出现了十一位宰相,比如杜如晦、杜佑、杜让等杰出人才。
作为在唐朝有所建树的京兆杜氏成员,杜如晦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三。即使他已经去世,也依旧是唐太宗李世民经常会想起的人。
杜如晦在投奔李世民之前,他就已经继承了京兆杜氏的文法经史的家学,在隋朝的吏部选拔之后,成为滏(fǔ)阳县尉。隋朝灭亡之后,杜如晦在房玄龄的推荐之下,进入秦王府,成为兵曹参军,主要管理档案文书。
杜如晦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之中,多次为李世民献策献计,他与房玄龄互补,被世人称为“房谋杜断”。
杜如晦死后,京兆杜氏在襄阳的支脉出现一个文豪,他就是杜甫的祖父杜审言。
杜审言可谓是唐代文学家的先驱,他生于贞观年间,与初唐四杰皆为唐诗的奠基人。其中,《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被称为“初唐五律第一”。
杜审言是一个有些狂妄的人,这样的缺点让他的仕途并不平坦。公元698年,杜审言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到了吉州,他得罪了地头蛇,又与同僚不和。最后,杜审言被人构陷下狱,判处死刑。
诗圣杜甫出生在大唐最繁华的年代,他从小饱读诗书,以祖父为傲,一心想的就是怎么才能为李唐王朝奉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现实却一次次打击这个热血青年。杜甫在长安那十年时间,他四处碰壁,郁郁不得志。更亲眼见证战争之下的百姓之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不复存在,杜甫也开始了他四处飘零的人生。而他的诗也记载了那段时期,底层人民最为艰苦的岁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生命中的最后一刻,在一艘小船上度过。当时的他居无定所,贫苦和疾病缠身。可他终其一生都放不下他的国,他的家,他心中的理想和抱负。
除了杜如晦、杜审言和杜甫,京兆杜氏还有经历六朝、出将入相的杜佑。“三通”之一的典章制度专史《通典》就是杜佑的杰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
杜佑的孙子杜牧,是用诗文记录晚唐的诗人。杜牧同样身怀经邦济世之才,却因为时代的原因而不能施展。
唐朝之后,盛极一时的京兆杜氏开始衰落,杜氏子弟随着战乱而投奔异乡,在其他地方安家。如今西安仍然保留了杜曲的地名,但当地的杜氏早已经不再是原来京兆杜氏的血脉。
京兆杜氏,在汉唐的千年时光,将自己家族的荣光发展到最辉煌。杜氏给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文化历史,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纵使时间流逝,皇权更替,京兆杜氏的家国情怀却亘古不变。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