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10)
让我们再回到728年武昌的黄鹤楼。李白身在江夏,自然想起了三年前出蜀不久便在洞庭初识的老大哥孟浩然,这里可是孟夫子的地盘,得约他聚聚。正在鹿门山的浩然听闻,立即如约而至。两人结伴畅游,诗酒互答,好不快活。
几天后,有好友约浩然东下扬州,李白送到江边,在黄鹤楼为老哥饯行,写下了让扬州成为千年来旅游最佳目的地之一的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该诗文字绮丽优美,意境阔大,风格高远豪迈,所谓文如其人,什么样的气质个性,自然铸就同样特质的作品。
浩然走后,李白再度回到了安陆寿山。此时的李白,虽无功名,但诗名早已远播,很多权门对他青睐有加,特别是当地一家先人曾在唐高宗时当过宰相的许姓大族,对他尤为赏识,欲招他为婿。
疏狂率性的李白,也不知有没有征得父母的同意,竟然甘愿入赘,做了那个年代让大多数男人无法接受的上门女婿。
是许家小姐长得漂亮还是想借对方权势名望另辟蹊径,以期早日获得进身之机,我们不得而知。反正一开始,夫妇俩在许家的桃花岩倒也岁月静好,琴瑟相和。
然而时间久了,因入赘引起的鄙薄、指摘尘嚣日上,流言四起,蜚语嗡嗡,孤傲的李白随即写了首《山中问答》,貌似云淡风轻的自辩中透出几许不屑: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窅(yǎo )然:悠然。
李白可以对寻常百姓的嘲讽毁谤置之不理,但若当地的一方长官也对他有误会,他就无法气定神闲了。看来,安陆不再是久留之地,他虽旷达,却也讨厌纷扰。天下之大,何处无容身之地?
那就走吧。
730年春夏之交,而立之年的李白第一次到了帝都长安。这儿,市井繁华,人文荟萃,王侯遍地;这儿灯火璀璨,纸醉金迷,也不乏落寞孤独的失意;这儿充满了机会,但不是人人都有这个运气。
将身心交付给长安的李白,没过多久就发现,长安并不待见他。他去了终南山,当然那儿也没有什么捷径。于是无数个月白风清的晚上,他就端着一杯酒,遥望着几分壮美几分迷离的长安城。
幸好此时,他结识了“酒中八仙”之一的崔宗之。他的大气率真、清雅放旷和绝世才情一下倾倒了崔宗之。让我们来看一下崔宗之眼中的李白画像:
凉风八九月,白露满空庭。耿耿意不畅,捎捎风叶声。
思见雄俊士,共话今古情。李侯忽来仪,把袂苦不早。
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
担囊无俗物,访古千里馀。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
双眸光照人,词赋凌子虚。酌酒弦素琴,霜气正凝洁。
平生心中事,今日为君说。我家有别业,寄在嵩之阳。
明月出高岑,清谿澄素光。云散窗户静,风吹松桂香。
子若同斯游,千载不相忘。
崔宗之是性情中人,得知李白在终南山过得不如意,在诗中还特意劝李白去他嵩山的别业居住,但李白婉转拒绝了。
李白身在终南山上,心却始终牵挂着滚滚红尘,他从未忘记寻求进身之道。甚至,对仕途的执着和期待,远远超过了男女间的相思之情。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此诗形式匀称,对仗整饬,韵律感极强,诗情悲恸,但绝无萎靡之态。“长安”这个独特的地名,托兴意味一目了然,就如远隔云端的如花美人,可望不可及。
政治舞台近在咫尺,李白却不其得门而入,于是,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终究化为摧心裂肺的痛。
待续。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