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秦末风云之张良偶遇沛公

《资治通鉴》原文:楚王景驹在留,沛公往从之。张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欲往从景驹,道遇沛公,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不去。

偶遇沛公

前文讲到,秦嘉立了景驹为楚王。景驹其人虽无足轻重,但是一旦成为楚王,就变成了一块金字招牌。当下这块金字招牌就在留县,留县和沛县相邻,沛县的刘邦冲着楚王去投奔。张良聚集了数百余人也去投奔景驹,途中遇见刘邦,直接归附到了刘邦麾下。刘邦封张良为厩将。张良给刘邦讲《太公兵法》,刘邦视为珍宝,经常采用其策。但是张良给别人讲时,其他人都不当回事。张良说:“沛公乃天授!”从此,张良就跟着刘邦干了,不再独自去投奔景驹了。《资治通鉴》这段记载过于简单,因为张良对于刘邦,乃至于汉朝太重要了,所以我们要从《史记》中去寻找更多的线索,来还原出一个更加立体的张良。

我们在讲《战国英雄传系列》的最后一个大boss--秦始皇时,提到过张良。那时是始皇帝二十九年,张良在博浪沙刺杀过秦始皇,刺杀失败后,就淡出了历史。《史记》专门为张良作了传记。张良后来被刘邦封为留侯,所以史记中的张良传记称为《留侯世家》。

《史记》先交代了一下张良的出身,他祖上是韩国人,祖父名叫张开的,分别为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代君王的丞相。父亲名叫张平,分别为釐王、悼惠王两代君王的丞相。所以说张良家族五世相韩。悼惠王二十三年,父亲张平二十岁时就死了。秦灭韩后,张良年少,所以没有做过官吏,韩国就灭亡了,张良家族有家僮三百人,弟弟死都没有安葬,以全部家财寻求刺客,刺杀秦王。把为韩报仇作为终身的奋斗目标。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博浪沙刺杀秦王事件。行刺失败后,逃亡到下邳藏匿了起来。在下邳张良以任侠的身份生活了十年,这十年中又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件。一是得到了《太公兵法》,二是窝藏项伯。

第一件事

话说张良有一天闲来无事,漫步圯上。这里解释一下,圯就是桥的意思,并不是说有一座桥叫圯桥。但是,后人经常提到这段故事时都说圯桥进履,已经把这座桥定义成圯桥了,这是误解,但是积非成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更正了。

张良走到桥上,遇见一个穿着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把自己的鞋扔到桥下,对张良既傲慢,又无理地说:“小子,去给我把鞋捡回来。”张良鄂然,准备把这个老家伙暴揍一顿。但是想了想,人家是一位老者,强忍心中的愤怒,到桥下捡了鞋送给老人。老人并没有接过自己的鞋,反而伸出了脚说:“给我穿上。”张良心想:“捡都捡了,穿就穿吧。”,于是跪下给老人穿上了鞋。老人满意了,笑着离开了。张良惊呆了,目送着老人离去。老人走了大约一里地,又返回圯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天后的一大早,张良来到圯上,老人已经到了。怒曰:“与老人约好了见面,你反而来晚了,为什么呀?你走吧,五天后再来。”五天后,张良早早地就来到圯上,谁知又来晚了,又挨了一顿骂,让五天后再来。这回张良长记性了,半夜就来到圯上,总算赶到老人前面了。这回老人高兴了,说了句:“这才对嘛。”传给张良一部书,名为《太公兵法》,然后对张良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说完之后老人就消失了。所以这位老人被后人称为“黄石老人”。张良日夜研读兵法,从此脱胎换骨,从一个任侠蜕变成了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为日后刘邦的大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是后话。

第二件事

史记原文就两句话“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说项伯杀过人,在躲避秦国追捕时,被张良藏了起来,得以逃脱,至此项伯对张良感恩戴德,日后张良也利用这一关系,帮助刘邦化险为夷,于危难之中险象环生。如果不是项伯出手相救,历史必将改写,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高祖以及大汉帝国了。这一点我们到鸿门宴时再讲。

何为任侠

司马迁的《史记》专门有一篇“游侠列传”,褒奖之情溢于言表,那些游侠才更像是我们心目中行侠仗义的英雄好汉。司马迁在这里用“任侠”一词形容张良,似乎是在凸显张良身上的江湖习气,即对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同时对秦国的一种蔑视。所以在任侠的世界里,作奸犯科从来都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张良这种人,根本就不承认朝廷的合法性。于是,出于义气的驱使,张良包庇了一名流窜到下邳的杀人犯。而这位杀人犯项伯,刚好就是项羽的叔父。

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结束了张良10年的下邳岁月。张良马上聚集百余名少年,拉起了自己的队伍找组织去了。这时,正是张良当年在圯上遇见的那位黄石老人所说的十年后。

回到《资治通鉴》原文:沛公与良俱见景驹,欲请兵以攻丰。时章邯司马将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砀。东阳甯君、沛公引兵西,战萧西,不利,还,收兵聚留。二月,攻砀,三日,拔之。收砀兵得六千人,与故合九千人。三月,攻下邑,拔之。还击丰,不下。

击丰不下

刘邦带着张良见到景驹,本来是想寻求景驹的帮助,夺回丰邑,但是由于军情紧急,刘邦的人马只能加入了当下的战局。章邯先是屠城了相县,而后又来到砀县。东阳甯君和刘邦在萧县以西与章邯遭遇,战况对刘邦不利,于是退至留县。二月,继续攻打砀县,只用了三天就拿下了城池。收编了砀县守军六千,自己的总兵力扩大至九千。三月,趁热打铁攻下了砀山脚下的下邑(今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距离丰邑就只有一步之遥了。这一下,刘邦的实力大增,士气高昂,身边还多了一个张良,是时候拿回自己的大本营丰邑了。于是,攻打丰邑,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是拼死守城,丰邑竟然没有攻下,不知道这时刘邦的心情如何?大概会想,等我攻下丰邑之时,一定把你们全部杀光。

广陵人召平为陈王徇广陵,未下。闻陈王败走,章邯且至,乃渡江,矫陈王令,拜项梁为楚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我们暂时离开刘邦这条线,切换镜头,看看项梁这边是如何发展的。

当初陈胜派召平攻打广陵,还没有攻下,收到了陈胜战败的消息,这边章邯大军马上就到,召平知道自己无力应对,于是伪造了一份陈胜的诏书,发给项梁,封项梁为上柱国,同时命令项梁领兵西进攻击秦国。我们说过,在没有微信和抖音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虽然陈胜已死,一时间此消息还没有被天下人所确认,所以召平骗过了项梁,成功地对项梁部进行了一次军事调动。就这样,项梁带着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进,路上听说了一个消息:陈婴已经占据了东阳。项梁想与陈婴一起西进攻秦。

《资治通鉴》原文: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得二万人,欲立婴为王。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世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其众从之,乃以其兵属梁。

陈婴其人

陈婴本是东阳县令的一名下属官吏,因为人品好,被人称为长者。陈胜点燃了起义的星星之火后,东阳少年积极响应,杀了县令,聚集了二万人的武装队伍。陈婴作为政府官员,很可能并没有参与起义,只因为平日里为人太好,声望太高,非但没有跟县令一道被杀,反而被推选为起义军首领。因为麾下有二万部众,大家甚至拥立陈婴为王,要与陈胜分庭抗礼。这时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我嫁进了你们家,从没听说你家祖上出过贵人,如今你暴得大名,不是好事,不如你去投奔个谁,自己别当出头鸟,这样的话,一旦事成,你可以因功封侯,就算失败了,你毕竟不是主犯,逃亡起来比较容易,不会被死盯着不放。”“暴得大名”这个词,出处就在这里。听了妈妈的话,陈婴也就不敢称王了。

收编陈婴

但是,起义军首领必须要当,这是民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项梁来找陈婴商量一起西进攻秦的事宜。对于项梁来说,陈婴同意出兵最好,不同意,自己也没什么损失。但是,对陈婴来说,项梁的到来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陈婴于是劝大家说:“项氏家族是楚国名将世家,如今我们要做大事,主将的人选半点都不能马虎。如果我们依托项氏这样的世家大族,灭亡秦朝也就指日可待了。”然后又对项梁说:“咱也别打什么配合了,你就直接把我收编了吧,这二万人马以后就归你了。”项梁打死也想不到,竟然有这好事,天上掉下来这么大一块馅饼,正好砸中了自己。自己才八千人马,这一下子就收编了二万,估计睡着觉都能把自己乐醒了。

《资治通鉴》原文:英布既破秦军,引兵而东;闻项梁西渡淮,布与蒲将军皆以其兵属焉。项梁众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实力大增

项梁的号召力实在太强了,一路向西,队伍不断壮大。等项梁继续西进,渡过淮水之后,黥布和蒲将军也带着自家军队归属过来。如此一来,项梁的军队已经迅速扩充到六七万人的规模了。这一下,可以好好跟章邯过过招了。但是,项梁走到下邳,不走了,大军驻扎,因为马上会有大战爆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战对象竟然不是秦军,而是另一路楚军。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一篇再讲。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147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