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汇810】风如昔,尘如昔
【1】王盐Charles
这个写的非常现实,建议在深圳的同学们认真阅读
【2】@作手LC
【3】@耿向顺
在很多人眼中,教师是什么样的职业呢:
教师的工作较为稳定,工资待遇虽不高,但也基本够生活,工作内容和环境相对而言较为单纯,第三方面是过去到现在教师这个职业也比较受尊敬、社会认可度较高,小被老师教育,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崇敬,还有一方面是有几个月寒暑假,能影响别人的人生,能有较高的成就感、价值感,实现人生理想,还能有点外水……
但是,以上这些很难做到。
确实存在那种工资又高、工作环境又好、节假日又充足的教师,但这样的教师真的只是少数。
大多数的普通教师群体,工资待遇其实并不高,职业发展天花板也很低,工作量挺大、工作压力也挺大,寒暑假也根本无法按三个月的额度来放。
我这几年一直在做乡村教育公益项目,有个很深的感触是现在做个好老师真难,特别是做个乡镇地区寄宿制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小县城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
拿着月薪三千的收入,干着月薪三万的工作量,身兼多职,还要被一部分社会人士和学生家长各种质疑和敌对,承受着嘲讽和误解。
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甚至要和学生同吃同住在学校,不仅要上课教书,还因为学生父母不在身边要当爹又当妈照顾学生,还有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杂事,正常节假日根本没法休息,平时为了学生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家庭,也没时间休息,甚至生病都要等寒暑假才能去治疗。
不少乡村学校,因为学校缺老师,要身兼多职教好几个科目、很多个班,要反反复复填各种表格、材料上报,要应付上面安排下来的各种活动、任务和检查,搞学校美化和卫生,参加各种又长又多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会议和活动,前几年还要占用上课时间下村去结对帮扶困难户,还要当保姆照顾寄宿制学生的饮食起居、日常生活。
现在的一线教师,工作量真的非常非常大但是收入并不高,工作量与收入不匹配,特别是偏远县城、乡镇地区寄宿制学校的的老师和班主任就更是如此。
往往一人身兼多职,一个老师要教学多个班级甚至一个人要负责多个班级的多个科目,教学考核任务还很重,中高考上线率、学生分数成为老师们的考核硬指标,压力山大。
除了教学任务,还要兼班主任和其他职务,当爹又当妈,还需要下乡去扶贫、应付一些其他学校上级安排的事项。老师们有备不完的课程、处理不完的事务、杂七杂八的培训和活动,看似有双休和寒暑假,其实真正能闲下来休息的没几天。
我有个朋友大学毕业了就去做中学老师了,和我吐槽,自从当了班主任,感觉经常晚上九点过十点还在加班,除了自己正常的教学工作,有填不完的表格、沟通不完的学生学业心理情况、回复不完的家长询问、开不完的工作会议、参加不完的培训,又当爹又当妈,还经常要处理一些学生的各种学业上的非学业上的问题,忙得连找对象的时间都没有,工资涨了一点,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涨了亿点......
但工资和绩效呢,却少得可怜。
我觉得,既然选择了作为一名教师,肯定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辈子,收入不能富裕也饿不死,充其量就是小康水平,选择教师的人,其实大家本来就已经做好了这辈子都过又累又苦的生活的打算。
而身体累点但受人尊重、被人理解、能有成就感的话,累点苦点都不是根本大事,最关键是不仅身累还心累:
社会上的很大一部分人,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误解,教师这个职业正在被逐渐污名化,让原本受人尊重的教师,现在居然变成了谁都可以吐一口唾沫星子的职业。
老师们疲于应付各种举-报和自证清白,谁都可以骂两句-即使很多老师兢兢业业什么坏事都没做。
就比如,家长给老师送一束花,本来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都要被举报、上纲上线和使劲唾骂,可见现在尊师重教的风气已经远不如从前了。
一方面,教师本来是教书育人的职业,现在在社会上的一些人的观念中,居然变成了“服务业”。
有些家长认为学校和老师就是改为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服务的,一切都要围着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转,而家长把学生往学校一扔,就把教育责任丢给了学校和老师,学生学好学坏都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稍有不满意就投诉举报,让老师饭碗不保。
殊不知,教育本就是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父母也要尽教育孩子的责任。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传道受业解惑,而不是给家长和孩子当保姆,也不是代替父母履行自己该尽的责任。
另一方面,有少数教师师德师风不佳、有少数教师为非作歹、有少数教师违规补课、向家长索要礼物等等,媒体就大肆宣传报道,网上就给整个教师群体都扣上污名。
当然,那种私下在校外收学生开培训班的老师,那种向学生家长吃拿卡要收礼物的教师等等,有劣迹、有过错的教师,当然应该惩处,以儆效尤。
但又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这样干,只是少数吧,只应该惩处、谴责犯错之人,而非一概而论去骂整个教师群体,不能用少数个体而上升到群体。
对教师虽然道德要求虽然更高,但教师也是普通人,教师的本质也是一门职业,不能按圣人的标准去要求教师,不能要求教师当“无私奉献”的园丁而绑上道德神坛。
有人说:嫌做教师苦和累就不要干教师,干不了就不要干,你不干自然会有人干,确实是有这个道理。
但是必须明白,如果教师变成了一门苦差事和不受尊重的职业,只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最后优秀的青年人、优秀的人才都从这个行业逐渐流失,来做教师的人就是不学无术、人品不端、在社会上没有别的选择的人才会来做教师。
最后受伤害的是谁?是你我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整个社会。
只希望对教师的尊重和赞誉,不仅仅只在教师节这一天出现,而是让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出现在今后的每一天里。
也要给教师们松绑减负,减少杂事和杂活儿,减少和教学无关的工作,让老师们能真正把时间精力放在教育教学本职工作上来……
【4】@木遥
也不明白如果有的话究竟是不是因为那个事
也不明白那个事到底具体对应于什么错误
也不明白那错误到底有多大(像吸毒?像逃税?像辱华?像外遇?还是独立一档?还是错误只有0和无穷大没有程度区别?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听不清拉倒。当代网络生活,突出一个难得糊涂。
【5】子陵在听歌
这两天看到了很多奇怪的言论,所以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学医以后才懂得的健康常识:长寿是一种福分,而不是一种保证。
过去一百年,抗生素的发明和疫苗接种的普及让人类寿命至少提高了一倍,否则一个普通细菌感染就可以置人死地,比如养尊处优的慈禧太后最后死于一个小小痢疾志贺菌感染,而在现在根本不敢想象。对于现代中国,抗生素和疫苗接种以及现代医学的推广,再加上营养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使目前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年提高到了78岁。而且中国老年人越来越长寿,甚至让人们觉得90岁以下去世都是早逝。但是,长寿是福气,而不是必然,没人能保证你必然长寿。
虽然现代医疗技术可以有效对抗多种疾病,但依然对很多疾病无能为力。人类现在最大健康威胁是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另外,如新冠等新发传染病依然会时时出现并威胁人类健康。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虽然目前的诊断治疗技术十分先进,但是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没有预兆,无法预警。绝大多数人也不会在出现临床表现前去做能够诊断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有创检查,如冠脉造影等,所以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往往十分突然,毫无先兆。恶性肿瘤则更加复杂,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比如吸烟诱发肺鳞癌、大气污染诱发肺腺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诱导肝细胞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危险因素、EBV感染诱发鼻咽癌、HPV16/18感染诱发宫颈癌,但我们很难去除一些已经发生的危险因素,如乙肝感染史或大气污染。而对于很多恶性肿瘤如胰腺癌、乳腺癌,我们依然不了解其危险因素,因此无法做到一级预防(发病前预防),甚至像胰腺癌,连二级预防(发病早期预防)根本都做不到。而成百上千种的恶性肿瘤中,现代医学只能治愈其中个别几种到几十种早期恶性肿瘤,而对于绝大多数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恶性肿瘤都无能为力。
所以高寿是造化,但不是义务,没有谁能被保证活到某个年龄,因为每个人的基因遗传和变异、表观遗传、家庭疾病谱、生长环境和对疾病的易感因素都不同。因此,我觉得学医本身就是一种福气,让我知道顺应天命:做好健康管理,预防可以预防的疾病;面对无能为力的疾病,也会知天命,因此内心会从容。
【6】魔贱
MCU到现在才衰落已经算奇迹了,毕竟《银护1》时就开始有唱衰的;近几年感觉还是项目大幅扩产+剧本流水线化的问题。老角色们是否回归根本不解决问题,要拍出来要还是《黑寡妇》那种,一样没用
说到底现在的MCU是在重走美漫出版业的老路:太想打造一个只靠角色或IP长线圈钱的模式。创作者能力强,固然卖的更多,但产量必定受限。何况创作者是活人,不好拴。但IP不同,它是死的,且属于你。IP已经做起来了,只要把创作者转变成某种耗材就行了。于是最理想的路线永远是--用大量可替代性强的、普通的创作者给IP稳定输出平庸作品。这也就是为何DC、漫威总是在阿兰摩尔、麦克法兰这样天才型创作者的巅峰期跟他们闹掰,为何他们总是去坑他们最卖座的创作者(现在倒不会这么干了,毕竟都快成夕阳产业了)
所以MCU今天的困境是一种必然,被自身的规模化所压垮,搞电影宇宙都难逃这种命运
【7】@孟常
万圣节是狂欢节和变装游行的其中一种表现,由于美国文化的影响力,才成为全球节日。其实到了现代,除了娱乐消费和宗教语境,文化反抗和自由表达才是「变装」最核心的元素。
从科隆狂欢节、威尼斯狂欢节到以色列的Adloyada,概莫如此。
在这样的公众节日里,人们挣脱主流社会文化、打破宗教约束乃至道德共识,表现出放荡、冒犯乃至抗议。穿着不守常规的服装,成为你平日里想成为但很难成为的另一个人,或以符号和标语来表达社会抗议,在城市空间里上留下声音和印记。
而在这样的情境里,社会也会对冒犯性的自由表达有所宽容。百无禁忌。
这才是「狂欢」之本意。而非只是醉酒和消费。
所以上海万圣节的现场,是抓住了变装狂欢的精髓——用洋节的壳呈现本土语境,这就是最原汁原味、最国际化的。
当然,那些后发或边缘文化环境的节庆参与者,才会仅聚焦在刻板印象和潜层的元素,比如商场活动、消费娱乐、比葫芦画瓢的流行节庆装扮。
在这个意义上,跟沉溺于消费主义符号的批评相反,上海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是中国最现代最前沿的城市,它已经可以非常松弛、自信地拥抱全球文化了,并且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创造和享乐空间。
【8】@李思磐
【9】Ilya 说 ChatGPT 可能已经有了一点意识又被微博推上热搜了,其实这是他一直以来的观点,去年 2 月就说,大型的深度神经网络里,可能已经有一点儿意识了。
他今年又提出一个实验:训练一个新的 AI,要非常仔细的地整理训练数据,确保不要在训练数据里提到任何意识及相关的信息。
然后再和这个 AI 讨论意识,如果 Ta 可以就意识这个主题对答如流,没有破绽。
那这个 AI 很可能就真的有意识了。
【10】误堕轮回行路迷,皇城无觅苏公堤,娘子总被前缘误,青姐无计懒把栏杆依。百花深处寻佳偶,怒马鲜衣。风如昔,尘如昔,官人不在工体西。
by 已阵亡的@香又脆的菜花
【11】@六神磊磊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这是今天选得最好的词。
【12】@皇城根下刀笔吏
说网上有人发帖提问,现在不结婚不生孩子,等以后老了之后,老死在家中没人知道怎么办?
有人回复说,可以开发一款APP,名叫“死了么”,提供一键上门收尸服务,以及办理身后事。接着有人评论回复说,这个名字不好听,可以改名叫“升天宝”,内增早晚签到功能,摄像头确认。如果每天签到,还可以获得积分,领取自己喜欢的骨灰盒。如果超过两天没签到,工作人员上门确认,确认死亡后提供一条龙服务。
还有人评论回复,说每天签到太麻烦,可以直接关联绑定支付宝或微信,以及水电气等使用动态。如果超过两天没有任何使用动作,估计是挂了,可以上门确认。
差点把我笑岔气。
本期《浮世汇》由 【喷嚏优选第786期】瑞士莲软心牛奶巧克力、读库2024全年阅读计划 提供支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