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田园》:俗愿不俗
上周出差,在酒店和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同事闲聊,她说最近两个月迷上了泡茶,然后掏出旅行装的茶具,为我沏了一杯红茶。她泡茶的手法还稍显稚嫩,但贵在专注与虔诚,那神情俨然茶艺大师,让我不禁大受感动,那杯茶也就有了不一般的滋味。唇齿留香,甘甜可口。
听她滔滔不绝地说起茶叶,我随声附和,也提到一些茶叶名称,她居然也略懂一二,甚至还能谈及茶叶的制作工艺,让我颇感诧异。原来,她已着迷到钻研茶文化了。
她又说,此前她喜欢泡咖啡,采购了专业咖啡机,还学会了拉花。再此前,她喜欢烘焙,经常半夜还在制作饼干蛋糕,早上带去给同事们分享。
她平时工作特别繁忙,业余时间除了陪女儿,就是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小爱好中,乐此不疲。
她让我想起了今年国庆假期遇到的老同学,才三年驾龄,就能开着车全国各地自驾游。他说,一摸到方向盘就激动不已,真是太喜欢开车了。
她和他,虽然天南地北互不相识,却绝对属于同一类人:对生活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身心健康快乐。
读了台湾散文家琦君的《方寸田园》,我觉得在这两位朋友的精神世界中,就有自己的方寸田园。
文章开篇说的是琦君的一位朋友,从美国回台,居住在乡间小屋读书写作,远离红尘俗世,与清风修竹作伴,不亦乐乎。
但不久,便又回到十丈软红的台北,呼朋唤友,恢复至从前的忙碌交际状态,“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
随后,琦君借用陶渊明、苏东坡、王安石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情温厚。”
如果既离不开城市生活,又想拥有山水田园之乐,是否能做到熊和鱼掌兼得呢?
作者引出“俗愿”的说法,俗愿是人追求生活情趣的表现,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净化心灵。
俗愿,不俗。
人到了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灿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出去买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倘佯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我的两位朋友不谋而合,在工作之余,自辟一片方寸田园,既能独享其乐,又便于亲友共享,岂不快哉。
生活是一面镜子,想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不在于田园牧歌,而在于你的心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