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谜团:古代房间屏风的持久魅力
古代文献、诗词和绘画中留下了许多描绘屏风的痕迹。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中提及“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诗因屏风的装饰,更深刻地描绘了嫦娥的孤独和悔恨。同时,五代时期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使用屏风将画面分割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散宴五段。
古代人喜欢在房子中放置屏风的原因有着多重考量。屏风,又称屏门或屏障,起初是出于挡风的需要。古代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的院落,不如现代建筑坚固,因此人们制造屏风,将其置于床后或床两侧,用以遮挡风力。在汉代,屏风的种类和用途开始逐渐扩展。一些屏风制作成全木质,结实耐用,可用来倚靠或挂置杂物。
在屏风的称呼上,早期称为“邸”或“扆”。汉代出现了“屏风”一词,用以分隔室内空间和遮蔽视线。史载汉代孟尝君待客时,屏风后常有侍史记录对话,显示了屏风的作用。
屏风的使用逐渐普及,尤其是在有钱有地位的人家。汉代屏风种类和形式逐渐增多,由单独的屏风发展为曲屏,可以折叠,成为室内必备的装饰品。汉代之前,屏风多为木板上漆再加彩绘,后来使用纸绢或纸张,装饰内容涵盖绘画、书法、纹样等。
到了唐代,纸质屏风盛行,画家和诗人在其上绘画和题写,甚至有的富贵人家会贴上金箔,使屏风装饰更为华美。
明清时期,屏风文化达到了巅峰。据记载,明代奸臣严嵩抄家物中竟有四百件大小各式的屏风。而在《红楼梦》中,对屏风的描写丰富多彩。
屏风的制作工艺愈加精细,装饰画面展现了各种风俗、历史故事和景色。屏风不仅展现了古人的高超手工技艺,也体现了屏风与艺术、文化的密切联系。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