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度:(2.7)货币的产生——格雷欣法则与货币的产生

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意为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如果其中之一发生贬值,其实际价值相对低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将被普遍收藏起来,逐步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驱逐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将在市场上保持流通,甚至泛滥成灾。

在人类社会中格雷欣法则几乎可以说是一种普适法则,并不仅限于以金和银做为法偿货币的时代。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钱包里既有新钱又有旧钱的时候,大家都愿意把旧钱花出去买东西,留下“新票”。道理很简单,或者出于对新钱的偏好,或者从保存意义上来讲,相比旧票新票必然更不容易破损。

另外,其实格雷欣法则也并不仅限于货币领域,而是适用所有商品竞争之中。比如柠檬市场效应。柠檬市场效应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好的商品往往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其实,柠檬市场效应只是商品经济发展阶段中市场竞争的一个缩影,反应的是同质化商品竞争的具备结果,即在两种或多少相适商品中且质量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价格低的更具市场竞争力。

可能有人会说,现代人追求更贵的以求更加安全。但是,在于生产端,在以成本求生存、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企业人面前,相比消费者有着对商品质量更专业的审度,否则我国看似价格低廉却有着更高品质的商品是怎么远销海外的呢?

同理,在货币形成过程中,格雷欣法则必然也起到同样的作用。

货币形成以前,许许多多的事物都被人们认为充当过一般等价物,比如粟、牛、羊、斧头、刀具、沙金、贝壳,等等。

上一节中,我们曾分析过交换参照,其实这许多事物中更多只是充当过交换参照物而矣,远无法达到一般等价物,即准货币的标准,如粟、牛、羊等。

再退一步说,即使是例如粟、牛、羊等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在格雷欣法则作用下也很快退出了市场流通。

同理,当时许许多多的交换参照物都受到了格雷欣法则的检验,最终分离了最初的货币形式,即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作为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统一表现的特殊商品。也就是说,一般等价物已具备了现代货币的所有特点和本质。

也就是说,货币自一般等价物时代起,自身的商品价值即已退居次之地位。其之所以可以在商品经济活动中持续流通,并且做为价值尺度执行价值尺度、价值流通、价值贮藏等职能,主要依赖的就是在人们之间形成的默契,对其所含价值量的相对统一的认可,即其具有公认价值。

前期,一般等价物的价值更多是在不断商品经济活动中人们通过打价还价自然默契形成的,而进入铸币时代后则被法定价值所代替(比如我国从贝币时代进入铜贝时代)。

也正因如此,货币才能从一般等价物发展到等值铸币,才能进一步发展到不等值铸币,才能最终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只靠国家信誉维持的几乎无价值的纸币。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459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