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絮语‖帽子,围巾,手套,一件也不能少
天,真的冷了。
一场突然而至的暴雪,随之而来就是断崖式降温。头疼医头,对症下药。大冷的天儿,就必须把自己武装好,帽子、围巾、手套,一件也不能少。当然,还可以根据老人和孩子的需要,选配上棉坎肩、护膝、耳包和口罩(非一次性)等装备,那就更加御寒保暖了。
说到东北黑龙江的极寒,一般都会首先想到漠河,尽管国内冬季最低气温的纪录诞生于内蒙的根河。而初次来到这片冻土的南方人,多是如临大敌又渴望猎奇的心态,既兴奋地奔向从未领略过的冰天雪地,又胆怯地穿上比本地人还夸张的鞋服护具。
小时候,还没入冬,奶奶或姥姥就会提前为家里的老老少少着手准备棉袄棉裤。要么是小孩子长个儿了需要重新做,要么是大孩子穿久了需要翻翻新。当然,旧棉花是轻易不会扔的,弹一弹还能接着用。一来老人家都节俭,二来想买也未必方便。
最开始,大概也就是小学阶段,冬天里一直穿的就是那种叫做“水乌拉”的黑棉鞋。小孩子好动,穿鞋磨损大,差不多一年一双或三年两双。后来,有条件的人家换上了高帮的雪地靴,明显比黑棉鞋好看又耐用。我至今记得拥有的第一双雪地鞋是红色的,穿起来很舒服,也很惹眼。不过,它亮相的时段仅限于春节前后,平日里仍旧舍不得穿,还靠黑棉鞋撑着。再后来,才渐渐有了各式各样的棉鞋,却有点儿记不起它们的样貌了。
除了棉衣棉鞋,冬天必备的就是帽子围巾手套了。围巾基本上都是毛线织的,或自家人手巧一律包圆,或拿毛线央求别人代劳。而帽子和手套,在毛线编织外,普遍都有皮革、羊绒及棉毛等不同材质,款式多变,形态美观。
也许,没有在东北生活过整个冬天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四季分明且严冬漫长的乐趣。户外室内40~50℃温差的神奇,爬冰卧雪亲近广袤自然的勇武,身边俱是白胡子白眉毛的滑稽,宁可搓手跺脚也不进屋的倔强,等等。当然,还少不了铁锅炖的热气腾腾,特色菜肴的厚重实在,地产烧酒的火辣浓酽,以及亲人老乡的率真豪爽。
今天是寒衣节,要给逝去的亲人“烧”去冬衣。不知父亲在另一个世界里是否安暖,但愿心头的怀念足以遮敝往生的苦寒!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