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还是“照舅”
今日加班。
阳光正好,我说,这样的天气似乎应该去登高。
昨天回到苏州已经十点了,到家已过十一点,今天照常来上班。高铁真是便利了国人,到安徽阜阳去出个差,放在以前非得三天不可,现在可以做到当天来回,还时间非常宽裕。
昨天见的人,在那边打工,说一个月有一万多元的收入,住宿免费,做二十四小时休二十四小时,算起来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我问辛苦吗?他说不觉得,比那种每天要上十来个小时的班要好。
这样的工作,可能只适合适应能力强的年轻人。
打开度娘,想找个自己的文章,结果看到了写于十八年的一则小文章,是关于开会的。标题是会议能否这样开?全文如下:
7月20日,《江南时报》率先报道了我市削减“文山会海”,减少领导同志事务性活动再出“新招”的消息,消息称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领导讲话、文件和简报要杜绝空话套话,印发的讲话材料一般不超过5000字,文件不超过3000字,简报不超过1500字。稍后《南方周末》对此作了深度报道,更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一时间评论如潮。虽然对事件本身褒贬不一,但由此可见媒体舆论对“文山会海”这一老大难问题的密切关注。
“文山会海”已让人们深恶痛疾,但这一痼疾僵而不死的背后,是一种惯性的潜规则在作祟。仅从这一点来讲,吴江把会议、文件作为削减文山会海的突破口,这种努力本身就值得赞赏。但显然,光靠一份文件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的。一系列官场的陋习需要通过渐进的改革才能彻底消灭。就以会议为例,尚需要彻底的颠覆,才能使会议回归本来的面目,变得理性、高效、实在、简朴。
正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认为现行的绝大多数会议能否这样开?
不设主席台,只设主持席和发言席。这样领导也可以不陪会,只要会议的组织或主管部门领导参加即可,不必“群贤毕至”,几大班子领导一定要全部参加。
不发放材料,人手一份领导照读的后果是讲话空洞无味,下面爱听不听,不做会议记录,会后以文件贯彻文件,致使工作走了过场。不发放材料可以逼迫与会者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当然,重要会议的文件事后可通过网络公布。此举还可以节约大量的纸张和印刷费用。
不拉横幅,不摆放鲜花。这些当然只是常规,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涉外活动可以例外。
不摆放水果饮料,不提供茶水,提倡与会者自带茶杯,会议组织者只要在门口提供开水即可,这样服务人员在会场上像蝴蝶般来回穿梭服务忙的现象可以得到有效遏制,既严肃了气氛,又有利于卫生。
不要求所有部门参加。会议主题要精,不要求各行各业全部参加,只要相关部门参加即可。
不请新闻媒体。一些会议只是常规性的例会,就不必非请新闻媒体不可,让记者也免了跑会议之苦,集中精力去采写鲜活的新闻。如要请新闻媒体,不妨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统一向外发布消息。
不许迟到早退,不许接听电话。这些都是会议的纪律要求,也只不过是小学生课堂纪律的要求,实不为高。建议采用会后签到制,设立迟到席等措施,让不守纪律者在公众面前曝曝光。
不发礼品,不安排游览考察……
当然这些都是形式上的要求,关键还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但不可否认的是,观念的转变首先应当从形式的转变开始,从一点一滴来改变长期以来养成的根深蒂固的陋习。从会议形式的转变上来彰显领导方式的转变,倡导求真务实、节俭高效的工作作风。这些,应该是高效、亲民政府的应有之义。
将近二十年过去了,现在回头审视,发现实现的没有几条,比如不摆鲜花、不发礼品之类,但大多数还是“照舅”,而且还可能更烈了,大家都觉得,会是越来越多了,越来越长了,也越来越空了。
写了个小稿件,叫“学点法律常识很有必要”,登上本周的南方周末上。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