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相信「好人有好报」

之前看完了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剧的结尾始终没有告诉大家李晓明的犯罪动机,也许导演就是想让我们自己去思考,去揣摩。

那李晓明他为什么呢?从父母的只言片语中,他曾是个乖巧的孩子;在妹妹的记忆里,他曾是爱笑陪伴在旁的哥哥。想想当下的年轻人,一个人的转变又怎么能简单几句就讲清楚呢?

也许是自己本身的乖巧不自信,郁郁寡欢,然后在学校受到了霸凌,就像泰剧娜诺一样,内心的恶的一面被激发;也许是因为课业的繁重,本身就排斥的专业,每一堂课每次考试都成了煎熬;也许是恋爱进展不顺利被分手,在极度渴望被爱的情况下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内耗(也许就是在电影院被分的手);也许是上述各种情境交织在一起。

我真的时常感叹,我们人类啊,真的好伟大,也好值得被心疼。

从被动出生开始,在自己无法决定的家庭环境、社会阶层里慢慢长大,我们被赋予长辈们的期待,大部分人一直努力却相对迷茫得往前走,但是要走去哪里呢?没人告诉他。

他就一路自己摸索,一步步过关斩将,完成了各种考试考核,考上一所好像是大家眼中的好学校,然后大学毕业后,跃入人群,从了众,随了波。

好像,成长让我学会了各种考试技能,但没有人教我自我和世界的联系,自我认知,自我思考,自我交流,自我和解,自我疗愈,导致在我离开象牙塔之后,我始终不知道,或者要花好多时间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在折腾什么?面对相对负责的人性世界里,我也没有稳住自己的方法,然后陷入疑惑、否定和崩溃,在反复经历之后,假使幸运,我找到属于自己的活法,我会开启勇敢的生活,但,若是我找不到,我这一生估计都在游荡。有多少人找到了呢?

突然,想起了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小说主人公这一辈子都在借助母亲、女朋友、诗人身份等找寻自己的价值,他一直生活在别人的评判里,最后落下个被遗弃无视的下场。

真的希望,每个人类,都能尽早找到自己,认识自己。

讲回《我们与恶的距离》,我对最后两集印象特别深刻,一直围绕着李晓明事件的三方代表,媒体、律师和医生的转变,揭示了社会运转的核心“向善”。

当媒体为了收视率和噱头选择片面传播事实,当律师为了安慰家人选择不再为弱者不为正义发声,当医生只为了尽本分选择忽视病患的求助,当社会的天平开始偏向恶的一端,媒体下被蓄意报道的百姓选择轻生,弱者的正义无处声张,病患的健康无法得到保障,整个社会就失去了本有的秩序,脱离了原来的轨道,无章法无生气。最后受苦的是百姓,是每个人。那段剧情看的真的很压抑很无助。

最后,主人公代表们醒悟,媒体开始尊重新闻真相的报道视角,律师获得家人的理解重新为弱者声张正义,医生竭尽所能抚慰疗愈病患,所有画面都鲜活起来,这是一种整体向善的生机感,是希望重燃永动的一刻,真的感受到温暖和情义。

我不太相信“好人有好报,善有善报”,我不相信我做了好事,我就会有福报免遭苦难,但我相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这个世界真的很复杂,也存在一些不美好,但善意是会感染的。一个人的善,带动周边人的善,再带动一群人的善,再扩大至整个圈层的善,而这整体向善,最终也会反馈给每个施善的人吧。我相信这个机制。就像《把爱传出去》电影里,小男主说到的“改变世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让爱传出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从自己传三,三传九,九传二十七,以此类推,整体向善,世界总有一天会变的相对美好。”

我们与恶的距离,很近很近,近到下一秒可能就出现。有恶才有善,我们要关注恶,但不偏向恶。希望我们都可以在整体向善向好的世界里,好好的。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562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