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我们这样学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已有的视图观念可能与哪些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呢?

        首先,儿童的视点观念是静态的,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全方位地调整自己的视点,使得透视结果具有整体性,而总是把局部视觉结果误当作整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盲人摸象”结果。

        其次,儿童不能将自己的视点观念与方位观念(前、后、左、右)进行综合协调,从而准确辦析透视结果。例如,面对一个伸直两腿、两臂自然下垂、坐在桌面上的玩具熊,儿童从前、后两个方位看,结果大不相同,自然很好区分;但是,他们却很难区分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结果。(其实,如果儿童本来站在玩具熊的左侧观看,他看到玩具熊的腿就是伸向右侧的;而如果他本来站在右侧观看,那么,他看到的玩具熊的腿就是伸向左侧的。)

那么我们如何协助二年级的学生解决可能的认知冲突呢?

      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化解认知冲突的基本程序是:浪漫一精确综合,这是一个无限展开的认知的循环。我们通过“盲人摸象”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观察同一物体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相同,这属于浪漫阶段。

接下来通过搭积木,拼一拼,动手操作之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后,让学生语言描述观察了什么?

例如:

①从物体的正面观察,看到了3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左边有2个,右边有1个。

②从物体的左侧面观察,看到了2个面,上下各一个面。

③从物体的右侧面观察,看到了2个面,上下各一个面。

④从物体的后面观察,看到了3个面,左边有1个面,右边有2个面。

再一次验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继续观察验证:

最后再把看到的在纸上画一下来,这就属于精确阶段。

在操作、观察、对比、画一画中发现,沟通“面与体”的对应,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认知冲突解决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未来学习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经历此单元的学习之后,视点观念与方位观念能够综合协调为新的透视观念,不过,这个新的透视观念基本上还很难从背景观念转化为前景观念也就是说,新观念仅仅处于初级的起步阶段,它的功能还不够强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能够不再以局部视觉结果代替整体,他们已经明白,面对同一物体,如果观察角度不同,那么,观察到的结果就可能不同。不过,如果儿童自己没有亲自走到那个视点处进行观察,他就不能接受他人站在那个视点处的观察结果,例如在本章开始的游戏活动中,儿童如果自己没有在布娃娃的位置上观看,他根本不可能想象布娃娃看到的只是一个点。事实上对于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即便他亲自走到布娃娃的位置,他仍然会说他看到的是“一条直线”。前者说明儿童仍然处于“所见即所得”的阶段:后者说明,儿童看到的结果受其内在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的制约,如果相应观念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那么,即便他看到了,他描述出来的结果仍然是不科学的从科学概念的角度说,儿童此时的透视观念发展水平为进一步透视概念的内化提供了可能性。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662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