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石榴裙

作者:黎荔

在中国,女子穿裙子是汉代以后流行起来的风尚,两千多年以来,尽管裙的长短宽窄、纹样修饰变化万千,但始终保持着最初的基本形式。裙的名称随着时代、地域、式样的差异,叫法各有不同,但都十分动听和美妙,使人驰思遐想,如石榴裙、百鸟裙、月华裙、凤尾裙、百褶裙等。其中,,石榴裙是闻名遐迩的裙子。俗语说“拜倒在石榴裙下”,古代的石榴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令人“拜倒”的是石榴裙?

石榴裙,自然与石榴有关,但不是指它用石榴花叶果的汁液染色而成,而是指这种裙子色如石榴花之红,不染其他颜色,往往使穿着它的女子俏丽动人。你看看石榴花吧!农历五月,入夏而盛,不与春花争艳。一朵朵石榴花,在丰饶繁茂的一树树绿中,疏疏落落点缀其中,却根本隐藏不了,因为它们是如此明艳,红得璀璨夺目, 宛如颗颗闪耀着光芒的红宝石。比之单瓣石榴花,我更喜欢重瓣的,大概因为那重叠的花瓣,质感有如丝绢,仿佛华贵裙裾的厚重微褶,犹如艳光四射又骄傲无敌的女子。只要你见过石榴花,就能明白“拜倒在石榴裙下”的缘由。因石榴裙是“美女”的一种象征,鲜红明媚,令人惊艳。

石榴裙是古代妇女喜庆节令时穿着的常服,一般比较宽大,常采用八幅艳红色的绸缎拼制而成。式样通常是上窄而下宽,腰间有细褶。从腰部开始,裙身一直下垂到地,裙裾通常以结线为饰并镶边。早在南北朝,石榴裙便有记载,南梁诗人何思澄《南苑逢美人》诗中,就写过“媚眼随娇合,丹唇逐笑兮。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用石榴裙来暗喻心中美人。然而,石榴裙真正盛行却是在唐朝。因为五月石榴花照眼明,寓意着成熟、美丽和富贵,也只有昂扬自信、热烈张扬的大唐气度与之最为契合。《琵琶行》中,提到一位色艺双绝的琵琶女子:“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里的“血色罗裙”即是石榴裙。遥想大唐时代,一个个身穿石榴裙的女子,雪肤玉体以红裙裹之,被那种鲜艳的红色映衬得光彩焕发、明媚夺目。她们的裙裾层层叠叠地飞扬,淹没了寻常脂粉的光华,艳压群芳,雍容华贵,盛唐气象在石榴裙上得到了完全的体现,那是一个让人满目璀璨流丽的红妆时代。一个国家是不是昌盛,要看这个国家女人的地位。在唐朝,是整个封建时期女人地位最高的时候,也是中国古代服饰最张扬奔放的时期。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正是来源于盛唐美人杨贵妃。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石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杨贵妃饮酒后,常常会双腮绯红,烟视媚行。唐明皇最爱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更艳丽。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就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杨贵妃因不满大臣对她无礼,便告诉了皇帝。皇帝立即下令,见了贵妃要下跪行礼,拒不跪拜者,将严惩。众臣无奈,凡见到杨贵妃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诚惶诚恐地拜倒在地,下跪使礼。盛唐的石榴花开得如火如荼,那也是杨贵妃睥睨众生的红妆时代。“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从此流传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

有一首词中说“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因为意中人穿过的一条绿裙子,就连绿色的青草都要爱惜起来,不忍践踏。爱一个人便是这样天真,满世界满眼里就只有她,事事物物都带着她的影子,如她穿着的裙子、她提到的事、她路过的风景、她身后的桃花,以及遇见她那天的清风明月。红裙子、黑裙子、白裙子、黄裙子,其实并不一定都是“拜倒在石榴裙下”,在世间,各式裙子像花儿一样姹紫嫣红开遍,绊住了想为她们停留脚步的那个人。只要他心中有灯,那一袭裙裾飘飘,就定会照得他满心通明。从此,那一簇颜色,在他们心中就不再是简单的颜色了,那是五月的榴花,雨后一碧如洗的晴空,洁白蓬松掠过他头顶上天空的小云朵,令人眩晕的金色麦穗,广袤无边的麦田一直延伸到天边……

热辣辣的夏天来了,打开衣柜,只想拿出自己最艳丽的那一条花裙子,在艳阳之下“招摇过市”。在白天,在黑夜,在风里,在雨里,在春夏秋冬的组合里,在心情的变化中,穿着不同的裙子,摆动不一样的裙裾。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693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