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数字用得好,具体生动少不了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用数字讲故事》。
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在数据时代,使用平常语言讲解数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以及如何借助数字讲故事拨动人心。书中包含了30多种数字转换技巧。
本书第一作者奇普·希斯是斯坦福商学院的教授,他的「让创意更有黏性」的课程已经教了15年之久,同时他还写出了畅销全球的「行为设计学」系列图书。
可是你知道吗?他一贯主张能不用数字就不用,因为人们其实并不理解数字,数字不是大脑的原住民,属于闯入者的它会水土不服。
1.听书笔记
01)能不用就不用。很多数字都可以用语言给置换掉,从而直接把关键事实摆出来。
02)化整体为个体。把一个描述整体的数,平均到个体身上。
03)化无关为有关。把数字嵌入受众的生活中,让其觉得跟自己有关。
04)化抽象为具体。把数字转化为具体的物体,或者鲜活的生活场景。
05)使用数字的最高任务,是用数字拨动人心。每当要使用一个数字的时候,都先明确是想让受众感受到什么。
06)只有以人为底色,数字才能鲜活;只有鲜活的数字,才能拨动人心。
2. 听书感想
我们的技术进入数据时代,可是我们的头脑并没有。
有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只能对3以内的数字产生不假思索的反应,幸运的话,最多能识别到4和5。
因为数字并不是人类的母语,我们思考、交流并不是使用数字。
即便是经常和数字打交道的人,用数字也不如用语言得心应手。
所以,在使用数字传递信息的时候,需要转换成具体化的形象、可感知的场景、生动化的经验,才不会丢失重要信息,才更容易被人们理解。
所以,我们平时看新闻、看资料,尤其是那些涉及经济运行、行业趋势的报道,尤其是报告,对里面的数字并不敏感,也就情有可原了。
相应的,很多数据要转变成可视化的图表方便理解,也就情有可原了。
只是这样,依然还不够,还需要人去刻意地理解,转换成熟悉的语言、具体的形象。
不如直接使用平常语言、鲜活场景讲数字或数据,如此才能深入人心,才能拨动人心。
想想那些过目不忘、听过不忘的经典广告吧:
iPod的,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
香飘飘的,年销10亿杯,绕地球3圈。
OPPO的,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如果说性能参数、具体销量,任谁能理解到位呢?换成具体生动的案例、形象,立马深深嵌入脑海,俨然洗脑广告,再也忘不掉。
对于我们大家,有什么启发呢?简单来说:
看数字,多跟生活实际相结合,看看能不能理解得更深入透彻。
写内容,能不用数字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不说数字话就不说,能转换成具象的就具象,能融入生活接地气就接地气。
毕竟,从脑科学的角度看,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数字,没有人。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