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突围之路:如何理解流程项目中的指标管理(二)
由于项目推进会涉及指标、流程、IT等方面,所以,一般也会围绕4抓手设置相应的管理要求;
例如,项目始于预立项,终于验收;会设项目投入产出比(ROI指标)、项目及时率(如:里程碑出现延期会考核)、项目点检通过次数(如:核心需求变率、交付物质量等);
立项目初衷一定是围绕绩效改善,所以会设置相应的指标及目标值;一些大型的项目,围绕业务最痛点,识别并设置二级指标、甚至分解到三级指标。
管理改善的改善,最终会落在流程和IT上,故,通过业务流程率、流程IT率(或称业务在线率),牵引将业务规范到流程中,植入到IT系统里。
那么,有了以上的管理规范,管理能否就可以自动跑路了呢?上文中提到的项目切实使用、问题闭环等就避免了吗?
设经标掌控的目的,我们在想,核心就是通过第三方的力量(如运营、PMO等),让项目运营成功,并让项目推动后的流程、IT真正运转起来。
我们再来简述下4抓手之间关系:
首先,项目是手段,它沉淀下来的交付物(组织资产)是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成果;
流程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数据,数据可提练成指标,所以,指标是流程运行的结果,反过来,它可以监控流程运行的健康状态;
而IT可以固化流程,让流程更高效、不出错的运转;流程决定IT。
综上所述,【打完仗】以后,真正让员工和客户,都有感知的只有流程;这就是衡量管理者和项目是否切实落地的重要标尺。
所以,怎么检讨工作是否落地?就从流程是否改变和落地入手,有条件的公司应引入BPM软件,承载公司的流程运转;流程运转过程中,就会有流程要素(如:输入表单、点检表、岗位、管理报表等)及IT的支撑;
同时,通过BPM记录流程版本,管理活动的改善,均会在流程的变动上留痕,这就是衡量流程是否迭代改进的方法。
商业竞争中,客户关心的是Q/C/D/S,支撑客户目标的实现是流程;
要消除企业管理中的无用事、重复事、低效事,关键就是要瞄准流程,最终落地在流程的改善和评价上,这就是经营和管理的本质。
流程文化,在许多企业里,任重而道远。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