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悉达多》后的思考

第一次刚到手的书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或许是因为之前获取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共鸣,也可能是因为黑塞与译者诗一般的语言足够美,才让我追随着少年悉达多朝圣之路直至此刻。

曾经有人说过去的事是应该放下,专注当下。但悉达多不是,每一段路程,经历过的每一件事,他都会反复推敲,无论过去的,现在的,思考是他无时无刻不在做的事。

正如,年老的悉达多在面对儿子的辱骂和离去,他想到了少年时曾义无反顾要成为一名沙门,在父亲门外站了整整一夜,那时的他也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不会在意父亲的爱和感受。儿子离去后,他才懂得曾经所鄙夷的“爱”。最终像他父亲那样,被儿子抛弃。

哪怕在世俗里堕落之后,再遇老船夫时,仍在充斥着羞耻的内心中一遍一遍思考着所经历的一切,最终得以“完满”。他得益于此,不知疲倦的思考教义,思考“我”。即使面对乔达摩,面对毫不犹豫皈依佛陀的好友,依然坚定的寻求自己的道。

从始至终,发生的所有的事。所有坚定的,傲慢的,沉沦的,迷茫的过往,构成了最后的悉达多。又或者说,既是他,又不是他。因为他包容一切,哪怕平庸的、罪恶的、是人的、非人的,众生的。在沉静的思考中,用自己的一生完成了“入世”到“出世”的过程。以及对待世人,从不屑到悲悯的,真切的转化。但又隐隐印证了“八苦四圣谛”的精髓。区别就在于,别人悟的和自己悟的。

他认为任何一种学说、教义,都是片面的,哪怕年轻的悉达多,在面对佛陀的教义也是如此坚定。

他认为各人有各人的道,哪怕是罪人也是,这是他们所必须要经历的。这也是作为世人的我们该认识到的,但在证道过程中,又有多少人会像悉达多这样,时时省察思考。我们身边终其一生可能遇不到老船夫那样的师长,能不厌其烦的聆听,点拨。

甚至我们的父母,他们也有自己的道要走。或许他们也需要人点拨,就像入世的悉达多,别人能教他经商,教他赌博,教他情爱,唯独教不了如何证悟,如何寻求“我”。他只能靠着自己,靠着长年的修行,迅速走出沉沦。

问题就在于,不是每个人都是悉达多,能在彻底迷失前幡然醒悟。甚至我们本身就是俗世里的商人、赌徒,是沉沦而不自知的世人。没有悉达多作为求道者一意孤行的勇气,更不知以何为“道”,只是随波逐流。

或许平等的意义本该是,所有人都是世俗中的修行者。生活是必要的修行,在过程中,用各不相同的经历,去求道。身份本身只是一个符号,可以是某老师,某经理…或者现世任何一种身份,是世俗的标签

而真正属于自身的,是历尽千帆,撕掉标签后的本真。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795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