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男轻女”思想起源

每当说起重男轻女这个话题,我一直有两个误区:第一,重男轻女的父母遭人痛恨,在对待字母问题上总是厚此薄彼,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重男轻女的母亲如何逼迫可怜的女儿牺牲自己去养哥哥或者弟弟全家的故事。第二,重男轻女历来就存在,古往今来都一样。其实两个观点都不对。

先说第一个问题,我一直以为重男轻女关系中,难受的只有女儿那个角色,每次看到那个重男轻女的老母亲,我内心无比气愤,心想你自己就是个女人,为何要为难自己的女儿,为何要将自己的苦痛再加在可怜的女儿身上。直到有一天我看到知乎上一个妈妈痛苦的求助,她很清楚自己重男轻女情节,也知道是由原生家庭带来的,因为她的父母就只想要儿子所以从小她便被父母冷漠对待也导致自己形成冷漠自私的性子。她很担心自己不爱女儿这个事情会对女儿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她求助大家问怎么办。

说实话,我看到那篇帖子的那刻,我有点被触动到了。我并不知道如何去帮助她,但是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拥有重男轻女情节的母亲们,自己内心也一定不好受。她们有良知,母性本能依然在,可是DNA里自带的重男轻女思想却时刻拉扯他们做出伤害自己女儿的行为,这对她们来说,也是残酷的。想爱也不能够好好去爱,无端伤害却也是伤在孩身疼在娘心。人跟人确实不一样,有的母亲自己从小被虐,长大后会才加倍去爱自己的女儿,而有的母亲自己被虐,长大后却继续虐女儿。是用爱化解悲剧,还是悲剧加剧悲剧,不一样的思想导致不一样的做法,不一样的做法则形成了不一样的人生。只是当我明白这点之后,我便不再有愤恨的眼光去看到那些可怜的重男轻女的老母亲了,她们自己何尝不是已经活在地狱。

关于第二点,大家都知道重男轻女思想,古来有之。其实细研究之后发现不是这样的。

在最远古的时代,我们经历过母系氏族,人们对母性光环是呈仰望之势的,很多神话人物也能体现出来女性的神圣来,女性孕育了人类,孕育天地万物,在中国,女娲娘娘深入人心。

约5000年前,我们进入到父系社会,由于工具的诞生,农耕、狩猎、打仗等更彰显男性重要性的活动增多,男性地位大为提升多被推举为将领。但那个时候,仅是历史发展阶段引发的男女双方重要性有所改变,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男尊女卑思想出现。到夏朝开启我国第一个奴隶社会,夏商时期,女性地位上升,不仅拥有自由且能同男人一样参与打仗活动。随着周朝开始,统治者用各种学说来巩固统治,陆续诞生“周礼”、“儒家思想” 、“程朱理学”,从两汉时期、南宋时期到明清时期,女性地位是历史最为低下。清朝最为严重,几乎是女人地位到了历史最低点。这也是为何直到今天,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依然存在的原因。明清时期惨不忍睹,出了大量的女诫书如《女儿经》《内训》等等,对女子的刻薄程度也是超乎想象,所有的礼法都用来限制女性的自由,还要求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女性的名节最重要,但是男性却可以有三妻四妾。明清律法中妇女改嫁是重罪,基本无法离婚。关于夫妻家暴也有双重标准,妻子打丈夫,就要受到惩罚或休妻,严重判死刑;而丈夫打妻子,除非致残,否则不管。妇女状告其丈夫或者丈夫的直系亲属,在当时是违法行为。女性是婚姻中男性的私人财产,对嫁妆要求高,类似印度。因古代女子不工作,没有收入,更需要嫁妆。清朝缠足有了尺寸要求,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变形严重。

但实际上,在很多朝代,女子地位跟男子无异,春秋时期、大唐盛世及北宋时期以及元朝,女子地位尤佳,不仅可以接受教育,还可以从商,尤其是元朝,在游牧民族引领下,女子又复为家中顶梁柱。直到中国近现代改革开放后,女性地位恢复正常,女性群体越来越独立,社会地位越来越稳固,在各个方面都占半壁江山,这得益于社会发展的进步。

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存留重男轻女的思想,一方面是由于历史根深蒂固的影响很难清除干净,二是由于现实条件影响,农村比城市严重,农村需要种田或其它农作物种植,男性比女性有优势,以及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观念影响,所以依然还在观念转变中。

希望早日实现人生而自由,人人平等,人类再无阶级,平等不论男女,无关贫富。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810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