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战国四公子》新解

【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齐国孟尝君——田文

春秋战国,战乱纷飞致群雄逐鹿;礼崩乐坏而祸起萧墙。是非成败,均随着历史的车轮消失在悠悠的时空当中。

战国四公子就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们或智或勇或才华横溢或能言善辩,他们出身富贵却礼贤下士、举贤任能,无不为为这一时期增添了一沫亮丽的人文色彩。

与孟尝君相关的成语:鸡鸣狗盗,与孟尝君相关的人物及事迹:冯獾弹剑而歌。

孟尝君,名田文,战国时期齐国人。其父田婴,是齐威王幼子,然而这个拥有贵族血统的孩子小时候并不受父亲待见。

传言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到门户高时会对父母不利,而这个庶出的孩子只是田婴四十几个孩子中的一个,又刚好出生在五月,因此田文一出生便被父亲遗弃。幸被母亲悄悄养大。

田文得到父亲的认可,是从一场与父亲的辩论开始。

通过母亲的安排,在一个兄弟的引荐下,田文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亲。然而温馨的场景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父亲质问母亲为何要偷偷养大这个孩子?好在田文天资聪慧且内心强大,他不卑不亢地反问父亲:“人的命运是上天授予的还是门户授予的?”父亲无言以对,他又接着说,“如果命运是上天授予的,就不必担忧。如果是门户授予的,只需不断增高门户就可以了,谁又能长得比门户还高呢?”从此以后父亲开始关注这个孩子。

真正让父亲对他刮目相看,是另一场辩论。

田文首先通过向父亲询问玄孙的孙子叫什么的话题,引入父亲担任齐国的宰相已经历了三代齐王的事实。自家的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可是财富却要留给不知道叫什么的后代,姬妾奴仆吃穿精致而门客却食不果腹,这样下去又如何做到相门之后出宰相呢?他清晰地分析了家族中存在的问题和隐藏的危机,父亲深受触动,于是放手让他主持家务,后来还继承了父亲的爵位。田文从此开启广纳门客模式。

不管是逃亡者还是“鸡鸣狗盗”之辈,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来投奔他,田文一律厚待。典故:鸡鸣狗盗,就是源于孟尝君与门客之间的一个故事。

鸡鸣狗盗,原意为学鸡的鸣叫以骗人,装成狗的样子盗窃。后来比喻低贱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齐湣王二十五年,孟尝君被齐王派遣入秦。秦昭王早就听说孟尝君贤能,便任命孟尝君为宰相,后有人劝谏,说孟尝君身为齐国人是不可能真心对待秦国的。于是秦昭王便将孟尝君囚禁起来,并计划杀掉他。孟尝君派人向秦昭王的宠妃求情,宠妃听说孟尝君有一件狐白裘价值千金,天下无双,很想得到它。只是这件狐白裘在孟尝君刚入秦时已经献给秦王了,正当大家对此一筹莫展时,一个坐在最后排的门客说他能够拿到那件狐白裘。原来这名门客能扮成狗行盗。一天夜里,他扮成狗学着狗叫,并顺利骗过守卫悄悄潜入秦宫把狐白裘偷了出来。孟尝君才得以把狐白裘献给秦昭王的宠妃,宠妃为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秦昭王便把孟尝君释放了。不过,没过多久秦昭王就后悔了,便派人去追孟尝君,只是孟尝君早已离开。当他逃到函谷关时,又犯愁了,因为根据秦朝律法,当鸡还没有打鸣时,任何人一律不准进出关。好在他的门客当中有一人擅长学鸡叫,他的“鸣叫声”成功地引来函谷关附近真正的鸡鸣声,孟尝君这才得以逃出秦国。

讽刺的是,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却没人能在关键时刻为他排忧解难。倒是这两名平时被他人看不上眼的人,在关键时刻救了孟尝君的命。正所谓,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职业无贵贱,只要你拥有一技之长,哪怕微不足道,上不了台面,当遇到合适的机会时,一样能大展身手。

如果说“鸡鸣狗盗”之辈只算作小才,那为孟尝君筹备经费的冯獾就算是大才了。

穷困的冯獾听说孟尝君喜欢养士,便投奔了他。孟尝君把他安排在最下等的门客宿舍,十天后,孟尝君向宿舍长询问客人这些天的情况。宿舍长说:“冯先生太穷了,他只有一把剑,剑把是用草绳缠的,他没事的时候就弹剑唱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孟尝君就把他安排在中等的门客宿舍,到他吃饭的时候就有了鱼。五天后,孟尝君又问宿舍长他的情况,宿舍长说:“冯先生没事的时候喜欢弹他的剑唱歌:‘长铗归来乎,出无舆。’ ”于是孟尝君让他搬到高等的门客宿舍,这样他进出都可以乘坐车辆。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宿舍长。宿舍长回答:“冯先生还是弹着他的剑唱歌:‘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孟尝君这次不高兴了,便不再理会他,就这样过了一年。

话说孟尝君的门客实在太多,而孟尝君全部以礼待之,吃穿用度,自然花费不少。尽管家底殷实、俸禄丰厚也经不住这样长期消耗下去。于是孟尝君便在自己的封地,薛地放债,用放债的收入养着这些门客。可是由于年景不好,借钱的人很多都还不了利息,眼看着就要养不起这些门客了,孟尝君便询问亲近的门客。有人向他推荐了冯獾去收债。

冯獾便奉命前往薛地。到了那里,他利用收来的部分利息钱买来大量的酒和肥壮的牛,并将所有借债的人集合在一起吃饭。等到大家酒足饭饱之后,就让他们把契约拿出来,一一核对,对于能够偿还债务的,就继续签订下一个期限;对于不能偿还的,就把契据烧毁。并对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解说,孟尝君之所以让大家贷款,就是想给没资金的百姓提供资金来从事农业。之所以收利息,是因为没有钱来养士了。现在,有钱的约定下一个期限,没钱的烧掉契据,清除债务。在座的人无不对孟尝君感激涕零。

只是冯獾的这一举措并未得到孟尝君授权,因此惹得孟尝君十分恼怒,孟尝君便叫人将他找来。冯獾解释说,他召集所有借债的人聚会,就是想摸清他们的底细,看谁富裕谁贫困。富足的人就约定还债的期限,贫穷的人就算给他再久的期限,也还不了,而利息反而越来越多,如果催急了,他们只有逃亡躲避。这样还会让孟尝君背负贪财、不爱护百姓和背离君主的恶名。而烧掉那些没用的契据,可以让薛地的百姓亲近并彰扬孟尝君的好名声。孟尝君听后拍手称快!

孟尝君喜士,不计前嫌,为后世开创了唯才是举的先河。

只是这样一个深受士人敬重的君子也隐藏着人性中恶的一面。

有一次,孟尝君路过赵国,赵国的人听说他贤明,便都来围观他的风采。可是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孟尝君居然是个小个子,于是都耻笑起来。孟尝君听到后,勃然大怒,便与随行人一路砍杀,毁了一个县城才离去。仅仅因为众人的讥笑而痛下杀手,可见孟尝君的贤明只局限于对自己有利的人和事。赵国不是自己的封地,自然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更不会有什么利益可言。充分暴露了贵族阶层视平民如草芥的丑陋嘴脸。

齐湣王灭了宋国后,国力大增,因忌惮孟尝君的实力,便想除掉他。孟尝君便逃到了魏国,魏昭王任用他为魏国的宰相。孟尝君便联合秦、赵,与燕国一起攻打齐国。齐湣王逃亡,病死于逃亡的途中。后来齐襄王继位,因惧怕孟尝君,便与他讲和,孟尝君也再次得到齐国重用,后来病逝于薛地。

纵观孟尝君的一生,自幼聪慧、能言善辩,因广纳人才而闻名于诸侯,最后也算是得到了善终。只是树倒猢狲散,孟尝君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继承权而大打出手,后来齐、赵两国联合趁机灭了他的封地,后代绝嗣。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811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