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突围之路:如何提升IT系统的价值(三)
继上篇,业务最终要装入IT的口袋里,实现工具推动和提升管理。于是,IT也将从最初的【技术型】上升到【推动型】。
此时,我们以IT产品为基准,设置相应的衡量标准和指标,来倒逼业务改善,驱动流程优化,并植入IT(这也是不懂信息化不能当领导的缘由)。
一、流程活动IT率
设该指标的意义在于提流程活动IT覆盖占比。并非所有的流程活动都需要IT化,建议可从【活动频率、使用场景(人数等)、业务成熟度、IT固化难易度、价值】等维度去评估。
经验告诉我们,与其考虑流程IT固化的推进,不如从流程活动IT固化入手。流程即业务,比较庞大复杂;而流程活动相对静态,梳理起来简单;那么流程与活动的关系是什么呢?
流程变革大师迈克尔.哈默将流程定义为:一套完整的端到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连结集合。
从定义可以看出,流程是活动的连接集合。流程包括客户、价值、活动、活动相互作用、输入、输出等共6个要素。
那么,我们怎么去梳理流程活动呢?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可供参考。
首先介绍自上而下,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模型,就是基于企业战略形成价值链模型,并区分基本活动(直接创建价值)和辅助活动(间接创造价值)。
例如,以某制造业为例,其【基本活动】主要包括市场销售、产品研发、产品交付和客户服务;而【辅助活动】则包括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如战略、组织、财务、文化、法务等)。
活动要进行细化(业界也称之为打开流程盒子),以【产品交付】为例,可以再细化为计划排程、工艺设计、物流配送、生产执行等。
接下来,以【生产执行】为例,再进行细分为:作业分配、产前点检、物流配送、车间执行、异常闭环、完工入库等;活动细化程度后续专门介绍。
而自下而上的方法,则快速识别企业的主干流程,如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商机到回款流程、问题到解决流程、产品交付流程等,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逐层展开,梳理流程活动。
然后评估流程活动的IT覆盖情况,评估其IT化的可行性和价值。这也是IT规划的基准, 并设置流程活动IT率目标牵引,提升IT对业务的覆盖度(待续)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