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关系
在治疗厌学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要努力恢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亲密的家庭氛围能减少厌学孩子对父母的对抗和不信任。
这里讲一个重要话题:家庭中的母子共生现象。在给家庭做咨询的时候,我经常会问两个问题,一个是父母是不是睡在一起,另一个是这个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独自睡觉的。在我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父母是不睡在一起的,母亲更多地会选择和孩子睡在一起,甚至有些母亲会和孩子在一张床上睡到孩子上初中之后。
这就是亲子间过度亲密的情况。睡在一起表达的是身体上的亲密。母亲和孩子一直保持着紧密相伴的状态。当然,睡在一起只是表象,背后其实是孩子和母亲在情感上过度亲密。
共生的特点就是母子连心。关于孩子的任何心理状况,母亲都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反之亦然。当孩子还处于婴幼儿阶段的时候,母子间的这种紧密联系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能够让母亲及时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如果孩子饿了,母亲就赶紧喂吃的;如果孩子害怕了,母亲就马上过来保护。孩子也能够通过对母亲状态的感知,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当母亲紧张时,孩子也会紧张,以便和妈妈一起“逃跑”,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好的事情;当母亲开心时,孩子也会开心。
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如果这种紧密的联结不慢慢松动,那么孩子就无法独立感受、应对外面的世界,妈妈会把孩子变成满足她情感需求的人,会越来越多地把她自身的情绪传递给孩子,而这些情绪本应是母亲独自处理或和孩子父亲一起处理的。孩子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妈妈的亲密伙伴。一旦日后要分离,两个人都会非常痛苦。
处于母子共生状态下的孩子,会有胆怯、恐惧、犹豫、自卑等心理,这些心理很容易被母亲探查到,随即引发母亲的不安,这种不安会强化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陷入无助的状态。同样,母亲对孩子的失望、对问题的恐惧很容易被孩子觉察到,母亲的其他负面情绪也容易笼罩在孩子心头,让孩子的抑郁、无助情况加重。
更为重要的是,母子共生的状态会导致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边界模糊,妈妈虽然能及时感知孩子的情绪,但是不容易脱离出来,无法让孩子去学习解决自身的问题,很难相对平静地容纳孩子的各种心理冲突和负面情绪。母子之间的情绪很容易相互作用。在这样的家庭中,当家长试图进行网络管理时,或者试图给孩子提出学习要求时,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妈妈就会立刻投降。因为在孩子哭闹时,妈妈内心会有同样的强烈的痛苦感受,很快出现情绪崩溃,无法给孩子设定界限,导致孩子在行为管理方面反复失败。
因此,家长对于家庭中是否存在这种共生的状态要有更多的觉察和反思。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