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核心架构、重要价值及实现路径

一、数字化转型是什么?

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不断深化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打造提升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业务优化升级和创新转型,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传递并获取新价值,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开展数字化转型,应系统把握如下四个方面:

本部分节选自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原文引言部分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义是要将基于工业技术专业分工取得规模化效率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基于信息技术赋能作用获取多样化效率的发展模式。开展数字化转型,应系统把握如下四个方面:一是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引发的系统性变革,二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任务是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三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是新型能力建设,四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是数据。

一是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引发的系统性变革。信息技术作为通用使能技术,不仅代表着一类新兴技术,催生一个个快速增长的新兴产业,关键是能够加速推动“硬件”日益标准化和“软件”日益个性化,引发传统创新体系、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发生系统性重构。对企业而言,随着数字经济时代不确定和信息技术进一步引领组织模式创新和生产方式变革,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调互动,生产力变革与生产关系变革相辅相成,实现螺旋式上升、可持续迭代优化的体系性创新和全面变革过程。从数字化转型工作开展角度,涉及战略调整、能力建设、技术创新、管理变革、模式转变等一系列转型创新,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

图1 信息技术引发企业系统性变革

二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任务是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组织(企业)是一个创造、传递、支持和获取价值的系统,每一项数字化转型活动都应围绕价值效益展开,数字化转型在根本上是要推动其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不断创造新价值,打造新动能。对于以组织(企业)为基本单元的其他经济活动,这一点也同样适用,其价值体系没有得到优化、创新和重构,不能称之为成功转型。数字化转型的体系架构和方法机制应始终以价值为导向,通过周期性明确价值新主张,提升价值创造、价值传递的能力,转变价值获取方式,创新价值支持、价值保障支撑体系,稳定获取转型成效。

图2 企业价值体系重构

三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是新型能力建设。数字化转型过程就是一个系统性创新的过程,应对转型和创新引发的高度不确定性,相关方最迫切需要提升的是应对挑战、抢抓机遇的新型能力,国际国内知名机构都在积极关注和探索。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能力就是数字化生存和发展能力,就是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深化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提升、整合、重构组织的内外部能力,赋能业务加速创新转型,构建竞争合作新优势,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形成新动能,不断创造新价值,实现新发展的能力。未来是数字经济、范围经济的时代,基于信息技术赋能作用获取多样化发展效率是其基本规律,组织(企业)只有顺应这一规律,共创、共建、共享新型能力,并赋能业务,才能应对日益个性化、动态化、协同化的市场需求。

图3 企业新型能力赋能机制

四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是数据。数据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其核心关键作用首先是作为一种信息沟通的媒介,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基于数据的信息透明和对称,可提升组织(企业)综合集成水平,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配置效率。其次,随着区块链等技术发展,数据也已成为一种新的信用媒介,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基于数据的价值在线交换,可提升数字组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第三,用数据科学重新定义生产机理,数据还将成为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新载体,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基于数据模型的知识共享和技能赋能,可提升生态组织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能力,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开发潜能。

图4 数据要素驱动作用

二、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架构

为有效实现数字化转型,按照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的要求,企业应从发展战略、新型能力、系统性解决方案、治理体系、业务创新转型五个方面构建系统化、体系化的关联关系,务实有效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数字化转型参考架构的总体框架,如图5所示,主要针对 “做什么”、“怎么做”和“路线图”,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视角、过程方法和发展阶段,系统阐释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过程联动机制和分步实施要求。

图5 数字化转型体系架构的总体框架

本部分节选自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原文总体框架部分

总体框架

数字化转型参考架构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视角、过程方法和发展阶段,系统阐释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过程联动方法和分步实施要求。

主要视角给出数字化转型的任务体系,包括发展战略、新型能力、系统性解决方案、治理体系和业务创新转型五个视角,明确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并给出任务间的关联关系。

过程方法提出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体系,针对数字化转型的五个视角,分别给出其对应的过程联动方法,并构建相关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发展阶段明确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体系,将数字化转型分为初始级发展阶段、单元级发展阶段、流程级发展阶段、网络级发展阶段、生态级发展阶段等五个发展阶段,并分别明确数字化转型五个视角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实施要求。

注:本部分内容主要来源于团体标准 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

数字化转型知识方法系列之二:

数字化转型的三大类价值效益

为进一步宣传推广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布局、先进理念、方法路径和典型模式,营造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良好氛围,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正式推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题”,现对其中“知识方法”板块的文章进行系列转载,以下为第二篇。

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题”原文网址

http://www.sasac.gov.cn/n4470048/n13461446/n15927611/index.html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创造、传递和获取价值的系统。在物质经济时代,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是基于工业技术专业化分工取得规模化发展效率,以获取长周期的回报。随着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刚性约束的日益增强,全球物质经济发展已经从增量阶段进入存量阶段,单纯的以技术或业务为导向来提高规模化发展效率为主导逻辑的发展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柔性发展和抗风险的能力,拓展增量发展新空间。

图1 企业已进入以价值为导向的数字化转型关键期

当前,数字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不仅引发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也深刻改变了企业的业务体系和价值模式。企业可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值体系优化、创新、重构,不断提升存量业务,实现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质量提高的同时,不断获取日益个性化、动态化的价值和新的增量空间,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

价值效益是企业开展业务活动所创造且可度量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及效益的结果,它既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也是数字化转型的落脚点。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有哪些”将有助于企业建立将价值效益要求贯穿数字化转型全过程的方法机制,稳定有效获取数字化转型成效,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价值效益按照业务创新转型方向和价值空间大小,可分为生产运营优化、产品/服务创新和业态转变三大类。

图2 数字化转型的三大类价值效益

价值效益分类体系给出数字化转型可实现的价值效益参考分类,从生产运营优化、产品/服务创新、业态转变等方面,明确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断跃升的价值效益。

图3 价值效益分类体系

价值效益类别一:生产运营优化

生产运营优化类价值效益相应的业务体系本身一般不会有本质性的转变。主要基于传统存量业务,价值创造和传递活动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价值链,价值获取主要来源于传统产品规模化生产与交易。生产运营优化类价值效益主要包括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质量提高等方面。在效率提升方面,主要包括提高规模化效率和多样化效率;在成本降低方面包括降低研发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在质量提高方面主要包括提高设计质量、生产/服务质量、采购及供应商协作质量和全要素全过程质量。

【T/AIITRE 10002—2020《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标准原文,生产运营优化类价值效益主要包括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质量提高等方面内容,本部分节选成本降低部分】

5.2.2  成本降低

成本降低包括但不限于:

a) 研发成本降低,即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产品创新从试验验证到模拟择优,降低创新试错和研发成本;

b) 生产成本降低,即加强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的动态优化配置,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c) 管理成本降低,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由于人、财、物等资源浪费和无效占用所带来的管理成本;

d) 交易成本降低,即优化交易的搜寻和达成过程,降低产品/服务的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

价值效益类别二:产品/服务创新

产品/服务创新类价值效益相应的业务体系仍然保持总体不大变,主要专注于拓展基于传统业务的延伸服务,价值创造和传递活动沿着产品/服务链延长价值链,开辟业务增量发展空间,价值获取主要来源于已有技术/产品体系的增量价值。产品/服务创新类价值效益主要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延伸与增值、主营业务增长等方面。

【T/AIITRE 10002—2020《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标准原文,产品/服务创新类价值效益主要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延伸与增值、主营业务增长等方面,本部分节选服务延伸与增值部分】

5.3.2  服务延伸与增值

服务延伸与增值的价值效益包括但不限于:

a) 依托智能产品/服务,沿着产品/服务生命周期和供应链/产业链提供远程运维、在线运营外包等延伸服务,将一次性产品/服务交付获取价值转变为多次服务交易获取价值;

b) 拓展卖方信贷、总承包、全场景服务等基于原有产品的增值服务内容,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价值空间。

价值效益类别三:业态转变

业态转变类价值效益相应的业务体系通常会发生颠覆式创新,主要专注于发展壮大数字业务,形成符合数字经济规律的新型业务体系,价值创造和传递活动由线性关联的价值链、企业内部价值网络转变为开放价值生态,价值获取主要来源于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建的业务生态。业态转变类价值效益主要包括为用户/生态合作伙伴连接与赋能、数字新业务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T/AIITRE 10002—2020《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标准原文,业态转变类价值效益主要包括为用户/生态合作伙伴连接与赋能、数字新业务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本部分节选用户/生态合作伙伴连接与赋能部分】

5.4.1  用户/生态合作伙伴连接与赋能

依托在线平台,实现用户的广泛连接和智能交互,以及与生态合作伙伴的业务协同和能力共享,充分发挥用户/生态合作伙伴连接带来的“长尾效应”、“价值网络外部性”,创造增量价值。用户/生态合作伙伴连接与赋能的价值效益包括但不限于:

a) 基于平台赋能,将用户、员工、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等利益相关者转化为增量价值的创造者,不断增强用户粘性,利用“长尾效应”满足用户的碎片化、个性化、场景化需求,创造增量价值;

b) 充分依托价值网络外部性,快速扩大价值空间边界,不断做大市场容量,实现价值持续增值以及价值效益的指数级增长。

在明确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有哪些”后,企业可依据发展战略中确定的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业务场景和价值模式,参考价值效益分类体系,明确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的总体需求。按照价值效益的需求,推动相关新型能力的协同打造和运用,支持价值创造和传递,实现相应价值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

内容主要来源于团体标准 T/AIITRE 10002—2020《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

数字化转型知识方法系列之三:

以价值效益为导向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五大重点任务

为进一步宣传推广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布局、先进理念、方法路径和典型模式,营造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良好氛围,国务院国资委官网正式推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题”,现对其中“知识方法”板块的文章进行系列转载,以下为第三篇。

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题”原文网址

http://www.sasac.gov.cn/n4470048/n13461446/n15927611/index.html

一、数字化转型应围绕价值效益系统性推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世界正处在一个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加速转型的大变革时代。全球物质经济发展已经从增量阶段进入存量阶段,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刚性约束日益增强,只有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才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开辟更加广阔的新价值空间。

数字经济时代关注发挥信息技术作为通用使能技术的赋能作用,打破工业技术专业壁垒,形成轻量化、协同化、社会化的业务服务新模式,动态响应用户个性化需求,引发传统创新体系、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价值体系等发生系统性重构。信息技术引发新一轮技术体系创新和生产力变革,进一步引领组织管理创新和生产关系变革,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调互动,生产力变革与生产关系变革相辅相成,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不断创造新价值,打造新动能的过程。

二、数字化转型的五大任务

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任务,组织应从发展战略、新型能力、系统性解决方案、治理体系和业务创新转型等五个视角出发,构建系统化、体系化的关联关系,系统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价值创造、传递、支持、获取的路径和模式。

五个视角给出数字化转型的任务体系,并给出任务间的关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以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为根本任务的五个视角及其关联关系

根据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新趋势和新要求,发展战略视角提出新的价值主张。根据价值主张新要求,新型能力视角打造支持价值创造和传递的新型能力(体系)。系统性解决方案视角创新价值支持的要素实现体系,形成支持新型能力打造、推动业务创新转型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治理体系视角变革价值保障的治理机制和管理模式,构建支持新型能力打造、推动业务创新转型的治理体系。根据价值主张新要求,基于打造的新型能力(体系)、形成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和构建的治理体系,业务创新转型视角形成支持最终价值获取的业务新模式和新业态。

1

五项重点任务之一:发展战略

组织应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并将其作为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数据驱动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根植于组织发展战略全局。条件成熟的组织,应将数字化转型战略和发展战略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发展战略视角包括竞争合作优势、业务场景和价值模式三个子视角。

【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原文发展战略视角包括竞争合作优势、业务场景和价值模式三个子视角,本部分节选竞争合作优势部分】

5.2.2  竞争合作优势

组织应增强竞争合作优势可持续性和战略柔性,逐步从过去的单纯竞争向构建多重竞合关系转变,以有效应对快速变化和不确定市场竞争合作环境。

组织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竞争合作优势,应重点关注的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a) 强化技术应用,广泛深入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管理技术并实现其融合创新应用,以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服务);

b) 强化模式创新,通过推动跨部门、跨组织(企业)、跨产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等的创新变革,以形成支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c) 强化数据驱动,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以数据为驱动协同推进传统业务数字化升级和数字新业务培育壮大,以实现创新驱动和业态转变。

2

五项重点任务之二:新型能力

组织应将新型能力建设作为贯穿数字化转型始终的核心路径,通过识别和策划新型能力(体系),持续建设、运行和改进新型能力,支持业务按需调用能力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而加速推进业务创新转型,获取可持续竞争合作优势。新型能力视角包括与价值创造的载体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过程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对象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合作伙伴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主体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驱动要素有关的能力等六个子视角,如图2所示。

图2 新型能力的主要视角

【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原文新型能力视角包括与价值创造的载体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过程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对象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合作伙伴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主体有关的能力、与价值创造的驱动要素有关的能力等六个子视角,本部分节选与价值创造的载体有关的能力部分】

5.3.2  与价值创造的载体有关的能力

组织应打造与价值创造的载体有关的能力,主要包括产品创新能力等,加强产品创新、产品研发过程创新,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缩短价值变现周期。

产品创新细分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a) 产品数字化创新能力,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产品创新,开发支持与用户交互的智能产品,提升支持服务体验升级的产品创新等能力;

b) 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产品研发过程创新,开展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与仿真优化等,提升并行、协同、自优化研发设计等能力。

注:产品通常是指组织或个人提供给社会,能够被其他组织或个人接受或使用,能够满足其他组织或个人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信息、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3

五项重点任务之三:系统性解决方案

组织应深化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策划实施涵盖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四要素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支持打造新型能力,加速业务创新转型,并通过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推动新型能力和业务创新转型的持续运行和不断改进。系统性解决方案视角包括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四个子视角。

【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原文系统性解决方案视角包括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四个子视角,本部分节选数据部分】

5.4.2  数据

数据要素主要涉及数据资产化,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和创新驱动潜能等内容。为加强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组织应开展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a) 完善数据采集范围和手段,利用传感技术等,提升设备设施、业务活动、供应链/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过程乃至产业生态相关数据的自动采集水平;

b) 推进数据集成与共享,采用数据接口、数据交换平台等开展多源异构数据在线交换和集成共享;

c) 强化数据建模与应用,提升单元级、流程级、网络级、生态级的数据建模以及基于模型的决策支持与优化挖掘水平。

4

五项重点任务之四:治理体系

打造新型能力,推进业务创新转型,除了策划实施系统性解决方案以提供技术支持,组织还应建立相匹配的治理体系并推进管理模式持续变革,以提供管理保障。治理体系视角包括数字化治理、组织机制、管理方式、组织文化等四个子视角。

【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原文治理体系视角包括数字化治理、组织机制、管理方式、组织文化等四个子视角,本部分节选数字化治理部分】

5.5.2  数字化治理

组织应运用架构方法,从数字化领导力培育、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资金统筹安排、安全可控建设等方面,建立与新型能力建设、运行和优化相匹配的数字化治理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a) 围绕实现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四要素和有关活动的统筹协调、协同创新管理和动态优化,建立适宜的标准规范和治理机制;

b) 高层领导者对数字化转型敏锐战略洞察和前瞻布局,以及由一把手、决策层成员、其他各级领导、生态合作伙伴领导等共同形成的协同领导和协调机制;

c) 全员数字化理念和技能培养,建立完善的数字化人才绩效考核和成长激励制度,以及跨组织(企业)人才共享和流动机制;

d) 建立适宜的制度机制,强化围绕新型能力建设等数字化资金投入的统筹协调利用、全局优化调整、动态协同管理和量化精准核算;

e) 有效开展自主可控技术研发、应用与平台化部署,充分应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信息安全技术手段,建立完善安全可控、信息安全等相关管理机制,提升整体安全可控水平。

5

五项重点任务之五:业务创新转型

组织应充分发挥新型能力的赋能作用,加速业务体系和业务模式创新,推进传统业务创新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数字新业务,通过业务全面服务化,构建开放合作的价值模式,快速响应、满足和引领市场需求,最大化获得价值效益。业务创新转型视角包括业务数字化、业务集成融合、业务模式创新和数字业务培育四个子视角。

【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原文业务创新转型视角包括业务数字化、业务集成融合、业务模式创新和数字业务培育四个子视角,本部分节选数字业务培育部分】

5.6.5  数字业务培育

数字业务培育是指通过数字资源、数字知识和数字能力的输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基于数据资产化运营形成服务于用户及利益相关方的新业态,包括但不限于:

a) 对外提供的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处理、数据交易等数字资源服务;

b) 基于知识数字化、数字孪生、智能化建模等对外提供的知识图谱、工具方法、知识模型等数字知识服务;

c) 通过主要业务相关的数字能力打造及其模块化、数字化和平台化,对外提供研发设计、仿真验证、生产、供应链管理等数字能力服务。

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变革要求组织应按照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的要求,识别和打造新型能力(体系),将新型能力建设贯穿数字化转型全过程,以新型能力建设全方位牵引转型活动,针对数字化转型的五个视角,系统化、体系化建立发展战略、新型能力、系统性解决方案(要素)、治理体系和业务创新转型等五个过程联动方法,并建立上述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来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986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