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美术与古希腊美术,到底有何差别?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基督教失去了唯一的禁锢,开始野蛮生长,统治着欧洲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时期,人民毫无希望,痛苦而麻木地活着,所有思想都受到宗教的牵引,一切行动任由宗教摆布。

15世纪,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思潮之后,把5-15世纪这一无知而蒙昧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又叫做“中世纪”。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中世纪的艺术也呈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与注重写实、以人为主体的古希腊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从注重写实到画风抽象

古希腊流传着一个绘画比赛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名叫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两人都是久负盛名的杰出画家。终于有一天,两人决定一决雌雄,各自带着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向公众展示,让他们评定高低。

等到比赛那天,宙克斯志得意满地掀开挡布,只见画布上一个孩子头顶一筐葡萄,葡萄色泽诱人,仿佛刚采摘下来一般。不多时,一只麻雀冲向画布,想要叼啄画上的葡萄。

台下的观众震惊不已,都为宙克斯的画艺所折服。自以为稳操胜券的宙克斯连声催促帕尔哈西奥斯掀开挡布,帕尔哈西奥斯静静站在画布旁边,微笑不语。

急于求胜的宙克斯终于忍不住冲到帕尔哈西奥斯的画布前,想要亲自掀开挡布。尝试了几次之后才发现,原来眼前的挡布是帕尔哈西奥斯画上去的。宙克斯的画只骗过了麻雀,但帕尔哈西奥斯却骗过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宙克斯只能无奈认输。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古希腊对写实艺术的重视。仔细观察古希腊时期的艺术作品,特别是雕塑作品,我们会发现古希腊艺术家将写实做到了极致。雕塑上的每道皱纹都栩栩如生,每根发丝都纤毫毕现,仿若真人。

中世纪时期的美术却摒弃了古希腊时期的高度写实性,变得刻板、单调,甚至趋向于抽象化。

《查士丁尼大帝及其随从》是中世纪绘画的代表作品,现存于意大利圣维塔莱教堂。画中,查士丁尼大帝手捧圣盘和祭品向上帝祭祀,十一个随从伴随左右。

画中十二个人物都呈正面横排排列,身材等高,肩膀等宽,人物比例都过分地拉长,显出几分抽象的意味。

从以人为主体到以神为主体

在权力、智慧和美的抉择中,古希腊人毫不犹豫选择了美,足以看出他们对美的追求与热爱。在古希腊人心中,人体是最美的艺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可以作为印证。

在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艺术家们则抓住运动员精彩的竞技瞬间,用于绘画与雕塑。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雕塑作品是米隆的《掷铁饼者》。

运动员屈膝侧身,握有铁饼的右手向后摆动,左手则连接右膝。身体的弯曲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但相互贯通的运动感又让运动员的身体得到了暂时的平衡。力与美的结合,在这个雕塑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但到了中世纪时期,美术作品中的人体美荡然无存,对神的崇拜成为这一时期艺术的唯一主题。

11世纪创作的画作《十字架上的基督》中,以一种近乎扭曲的方式描绘基督的身体。四肢被夸张地拉长,仿佛在经历难以承受的苦难。人的形体美被全部抹杀,化为一个展现痛苦的符号,其目的在于给予教徒一种赎罪的启示。

在对神展现崇拜的同时,中世纪美术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人的贬低。

希尔德斯海姆大教堂门口,有一块中世纪时期的青铜浮雕,描述的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之后,遭到上帝谴责的情景。画面中的上帝身体直立,用手指着亚当和夏娃,尽显威严。亚当和夏娃则弯腰屈膝,畏畏缩缩不敢上前,并且用手遮挡私密部位。

这样的描绘方式,不仅无法展现人体的感性之美,还突出了人的卑劣与丑陋,用以衬托神的光辉与伟大。

从雕塑到建筑

除了美术风格和描述主体的转变,中世纪美术对古希腊的反叛还表现在美术载体的更改。古希腊的陶画与神庙建筑水平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最能代表古希腊艺术成就的,无疑是雕塑艺术。

希腊文明起源于迈锡尼。《荷马史诗》中将迈锡尼描绘成一个“多金之国”,正是在这里,开启了古希腊的青铜时代。

迈锡尼文明衰落之后,居住在希腊半岛的希腊人继承了迈锡尼的青铜铸造技术。加上希腊三面环海,土地贫瘠却盛产大理石,为希腊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希腊的雕塑艺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荷马时期没有作品留存,已不可考。古风时期的雕塑呈现出一种古朴稚拙的状态,这一时期的雕塑大多呈正面直立状态,双臂自然下垂,缺少鲜活的生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已经开始对雕塑面部表情进行处理,通过让人物嘴角微微上翘的方式,展现人物的笑容,为其增添活力。但是这一时期的所有雕塑,无论性别、职业、身份,都带有同样的笑容。模式化的表现手法反而让作品更显死板和僵硬。

古典时期的希腊雕塑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帕特农神庙上的命运三女神浮雕最为典型。虽然女神的头和四肢都已不复存在,但层层叠叠的衣褶随着女神的身体曲线而起伏,尽显女性的曲线之美,同时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希腊化时期的代表雕塑是《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座雕像被认为是最美的维纳斯。英国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这样称赞道:“她看起来太懒了,除了微笑之外,什么也不做,她只是美!”

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已经不需要用言语进行描述,它们代表着美本身。而中世纪美术则抛弃古希腊时期趋于巅峰的雕塑艺术,转而在建筑艺术中寻求突破,哥特式的教堂建筑艺术成为这一时期的最高成就。

哥特式建筑最显著的特点是尖塔高耸而垂直,仿佛要伸入天际,带领人们的灵魂升上天国,追求最终的幸福。巴黎圣母院与圣索菲亚大教堂都是这一时期修建的。

哥特式建筑大多外部雄伟,内部空阔,墙壁上修建巨大的窗户,镶嵌以彩色的玻璃。每当阳光从彩色玻璃中照射进来,教堂内部充斥着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仿佛置身天堂。文艺理论家丹纳这样描述这种光彩:“奇异的照明,好像开向天国的窗户。”

置身于宏伟雄壮的教堂内部,沐浴着仿若圣光的奇异光辉,仿佛天国的窗口正在向信仰者敞开,上帝张开怀抱无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版权声明:
作者:感冒的梵高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063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