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想拐竹林
最近去了一趟汉中留坝县,就近参观了紫柏山上的留侯祠,也就是张良庙。祠堂中古木参天,巨树怪石,亭台楼阁等等是我们在古殿庙宇中常见之景象。但是有一处景致很特别。
不管是古朴雅致的殿宇后,还是仄斜陡峭的石阶旁,或是修饰茅屋草房的厅前,都能看见拐拐竹子。它们笔直生长一米左右后,就或向左或朝右一折几十厘米,然后继续笔直朝上生长。它们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密密麻麻,相同的是都要拐过之后再向上。当地人讲这些竹子移栽至别的地方,就一点儿也不拐了,和普通竹子无异。专家至今不能解释这个现象。关于它的传说到有几个。
一个讲是老子驾青牛驮运经书,在此被大风吹散,遗落此地,竹简见土即为竹,全部落地生根,因为是神书呀,于是全部长成拐拐样。另一个传说讲这是因为张良。张良西汉一代功臣,帝王之师,雄韬武略,运筹帷幄,但是实现自己理想之后,不贪恋富贵权力,功成名就就急流勇退。这拐竹林就是因为张良灵气使然,于是曲直有度,屈伸自若。园中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天下人间敬张良,地上万竹跪子房。
我却最佩服的是他和黄石老人故事中的表现。《史记》上这样记载: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地名)圯(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大概意思就是:张良年轻时一次闲逛,遇见一个老人,结果这过老人竟然直接把鞋脱掉扔到桥下,还狂妄的喊:小子,给我把鞋拾上来!张良本来想把这个老家伙揍一顿,但一看是一个老人家,就勉强忍了,最后还给他穿上鞋子。这个老头子继续揉搓了他几次后,送给他了一本兵书,最后这本书成全了一世名臣张良。
后世很多人对这个故事都有评价:苏轼的《留侯论》得出“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人认为年轻人不能太鲁莽,需要经历坎坷磨难,历练自己,使自己成长;还有人说张良对老人的尊重,富有同情心;还有的人说张良识时务,善于把握机会(老头脱鞋行为张良感到这老人很奇特,所以张良对老人提出的所有要求,都满足。);还有人认为张良博浪沙刺秦王,失败逃至下邳,张良的名声轰动天下,黄石公本想将《太公兵法》传给他,但认为他太意气用事,让张良捡鞋是想磨磨他的戾气。
我个人认为这个故事最应该反省的是父母,学学张良的父母。他们在孩子幼时教育的细节,在这故事中都有体现:有礼,自律,尊老,诚信,张良家教很好。所以,一个人的成功看似偶然,其实必然。没有幼苗时的精心呵护,哪来成年的参天大树!
竹影斑驳的拐竹林,不奇也不怪,它是自然界对人类的醒世说。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