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15 经验变成标准,效率成倍提升
1️⃣ 停滞不前的教研
最近和几位老师讨论初中毕业班复习讲义的制作。这些老师非常有经验,并且在一线教学多年。
但是我们的讨论陷入到了停滞不前的困境中,对于一个专题,下面放哪些题目大家意见不一。同时每个老师都准备了很多题目,需要一题一题地筛选。效率非常低,往往一个上午才只能过半份讲义内容,并且这样的讲义题量是非常多的。即使经过了筛选,题目也还是不少。
按照这种方式制作出的讲义,还需要自己再进行删减。我发现,与其大家一起讨论,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做,这样效率还高一些。
为什么人越多,效率反而越低了呢?
2️⃣ 标准不统一
大家选题的标准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每个人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于讲义的制作题目的筛选标准也就不同。
我们没有在讲义制作和题目筛选上达成共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在讲义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矛盾的情况。
3️⃣ 以考情标准
不同学生学情不同,但所有学生考的都是同一份中考卷,所以以中考考情为标准是比较合理的。
这周我把一个专题下14年中考题进行了一个汇总分类,分析历年中考题知识点、题型以及趋势变化。再次制作讲义时,就轻松很多。大家的讨论有了方向,效率提升了不少。并且因为有了一个样板,多人的讨论就可以变成2-3人一组的讨论和制作。
有标准、有参照物,行动就会有方向。不然就如同在沙漠中迷路打转一样。
4️⃣ 效率提升方法——制定决策标准
很久之前我就知道了标准工作流程(SOP),我也把SOP应用到了我的工作中,但我发现效率没有什么明显的提升,甚至没有提升。
我感到很奇怪,我为自己制定了一套标准工作流程,我也是按照这个流程来的,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会定期迭代。现在已经很难再有大的迭代了,已经是到达效率最大值了。
问题在于我没有为自己的工作制定标准,我仅仅是制定了流程上的标准步骤,但是我没有制定如何进行决策的标准。每一次决策都是凭经验的,都要要思前想后,浪费不少时间。
所以要想提高效率,必须把自己的经验变成一套标准,尤其是做决策的经验。
5️⃣ 改进讲义制作
面对不同的情况,制作不同的讲义。讲义不适合作为存储题目的介质,用题库、用专题存储题目更便于调用。
讲义虽然成体系化,但是这个体系并不完善。相对于整个知识体系来说,这是碎片化的。每次迭代讲义都会导致题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区间在讲义中很小。换句话说你不能放太多题、删太多题,这就导致题目无法存储。
所以啊,还是要建立题库。形成一个统一的完善的知识体系,以这个为标准进行讲义的制备。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