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就是一个孤勇者
一直在想从哪里讲起,就从屈原说起吧!一来,我们最近正在上课文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二来,我们脚下的这片荆楚大地本身就有着屈原的温度。
课堂上,我问孩子们:在你们的心目中,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屈原就是孤勇者”,此言一出,大家哈哈大笑。
《孤勇者》不是最近流行的一首歌吗?“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这些孩子都是05后,他们不被文化符号定义,不受固有思想束缚,很多时候,想一出是一出,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某些想法的确是我们没有过的。
其实,我之前在备课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也曾经一边写,一边摇头:屈原都遇到些什么人啊?
他的同事是上官,是子兰,这些一味争宠献媚,嫉贤妒能,目光短浅,追名逐利,全然不顾国家利益的家伙。
他的上司?一个楚怀王,一个顷襄王,一个比一个更荒唐,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上官说屈原逞能,怀王“怒而疏”屈原,顷襄王呢,干脆将屈原流放;张仪诓怀王,只要和齐国断交,秦国就送给他六百里地,他利令智昏,马上照做;发现被骗,又一怒之下,草率发兵,直接把整个楚国拖进了战争的泥潭——打又打不赢,拔又拔不出来。后来张仪主动送上门,他又听不得郑袖几句好话,放走了张仪——唉,为什么怎么这么好骗呢?
虽然被疏,被绌,被迁,遇到这样的同事和上司,屈原还是没有放弃,还是心心念念,一心只想回到朝廷,振朝纲,兴国家。当现实无法真正做到,他就只能将一腔赤诚倾泻于笔端,所以我们总是能在《离骚》里看那么多反复言说的忠诚之言,看到那熊熊燃烧、让人无法直视的生命之火。(“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直到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楚怀王也客死异乡,他终于知道楚国衰亡已经不可逆转。
他万念俱灰,披头散发,行吟泽畔,遇到一渔父。渔父完全不理解他的行为,还自以为是地开导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随波逐流,保全自身,不是最重要的吗?
如果说他的同事、他昏庸的上司不能接受他,我们还能想见;可是看到渔父的时候,我才发现天地之大,上至朝堂,下至江湖,就没有人真正理解屈原。
在当时不能理解,在后世又怎样呢?西汉贾谊不就“怪屈原”吗?——这么有才,为什么周游列国,一展才华,偏偏要将自己禁锢在楚国,以至于无路可走?(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这是怎样的一种孤独?或可用陈子昂的诗说其一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屈原的孤独,是真的,只是他的“勇”何在?
孩子说:他“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与世间污秽势不两立,绝不妥协;与谗谄奸邪小人水火不容,拒不合作;在“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现实面前,怀瑾握瑜,矢志不渝,这不是勇敢,是什么?
说到这里,我也不由长叹一声:每一个主动选择孤独的人,本质上一定是勇敢的,因为当你选择独立独行,选择抛弃主流社会的一般标准,就意味着不将就,不妥协,不屈服;就意味着忍受世人的白眼、世事的艰难;就意味着放弃享受,放弃名利,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如屈原一样放弃生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