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近期作为个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学生,想通过学生的种种表现去思考行动背后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以学生CCJ为例

事件一:有段时间早读几个学生到教室后总是趴在课桌上睡觉,其中有他。甚至在一次学情考候考时段,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当时我临时起意,掏出手机随手拍了一张酣睡的照片,实话,那时的初衷是捕捉一些孩子们平时可爱的瞬间,也算高中艰苦生活中的些许调料和留念。如果现在我绝对不会有如此闲情雅致的。睡一晚后,还有如此大的困意,一定在宿舍没有好好睡觉,如果长期以往,不利于身心健康,更不利于学业学习。我决定和家长逐一沟通,包括CCJ,为了更有说服力,我想也没有想,把他睡觉的照片发给了他妈,目的是增强说服力,引起家长重视,询问家长学生有没有带手机进校,玩手机或者看电子书。

我的物理课,从后门走进教室,他和另一个同学都趴在课桌上睡觉,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为什么这么困呀?去洗脸,再困我就拍照留念啦。其实这一次真心没有想拍,只是想吓唬一下他们,如果放现在,我是半点心思都不想,也不会开这样的玩笑。当时觉得和学生处的关系不错,可以闹腾一下,活跃气氛。听我这样说,吃瓜的同学都笑了,他听后抬头,暴跳如雷,大声吐槽:我睡觉,管你什么事,你事事和我妈打小报告,有意思吗?我当时的感受和后续处理省去若干字,但无疑让学生大众场合高声质问,还是被说总和家长打小报告,是一次非常糟糕的体验,非常糟糕,一节课不在状态,努力控制自己不要失态。

事件二:下午第一节物理课,我的,班主任,他们宿舍五个人集体睡宿舍,旷课一节,严重违范学校纪律,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者,校风校纪执行者,不能对这样的现象视而不见,不管不问。学生随意不上课,如何保证学习时间,怎么谈学习。提前和他们说体育课到办公室沟通,想厘清旷课的轻重对错,强调纪律秩序,下不为例,建设良好的班风班纪,为所有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场域和氛围。等好久,体育课没有来,我想个人力量有限,女班主任,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尤其是父亲,一起说服教育,威严慈爱并施,会有好的教育效果。电话家长,在父亲和班主任面前,态度傲慢无礼,出言回怂,答非所问,强词夺理,从自己的角度妄自揣度班主任意愿,并且出言不逊,对家长老师没有尊重,对旷课事件没有悔改。

事件三:晚自习课,交头接耳,吐槽老师各种不是,不顾忌周围学习同学的感受,不收敛声音的大小,致使后排学生学不下去,带着耳塞也依旧难免干扰,当天晚9:47遭家长和学生点名投诉 ,强烈建议让最后排五个人回家反省,严重干扰自习纪律。

事件四:吐槽老师的第二天化学课,课上不专心听讲,没有学习的正确坐姿和认真态度,随随便便,松松垮垮,和同学说话不断,对老师的提醒听若罔闻,老师很生气,只得暂停课堂,说服教育。大课间向我投诉,要求严加管教,否则无法安心有序得进行课堂教学。

事件五:借同学跑校证,在午休期间私自外出。在学生个人也许是小事,但在班级管理乃至学校安全管理是大事。中午午休未到位休息,问舍长和同学都不知道去向,及时和家长联系,后知道和同学相约在外面吃饭。

违纪事件频发,说服教育也没有间断,每一件事情发生后都紧跟处理,控制师者情绪,注意沟通方式、语气和语调,但依旧屡教不改,我行我素。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困扰,影响很坏。

有说:每一个行动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动机。那是教育极好的愿景。学生频频行为的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怎样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状况才会显现出如此表面的种种现象?对这样的学生应该实施怎样的教育?

学生是客观的,学生的行动也是客观的,接受客观,分析现象,找到真相,做有效的引导。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188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