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愈力的真相》乔·马钱特
【贰伍】
· “治疗”一词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语境中,往往被片面地认为是生物医学技术这种外力干预手段,如药物、支架、手术刀等,而忽视了人类机体的自愈能力,如免疫功能、自我修复功能、再生功能和代偿功能等。
· 医学既需整合,也要个体化;我们既要理性看待科学证据和客观检查结果,也要重视个体情感和心理对躯体造成的影响。
· 医者,看的是病,开的是药,救的是心,给的是情。
· 非传染性疾病的根源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生只能治标,治本还要靠患者自己。
· 众所周知,患者在接受假性治疗后症状好转的现象被称为安慰剂效应。
· 假如给我一杯葡萄酒,并且告诉我它的口感有多棒,那么就会影响我的口感;假如我的病房外景色十分秀丽,那么我就会康复得更快。
· 某个人或某件事使你感到不舒服,这高度依赖于你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你的信仰。
· “语言、凝视、冷静和肢体语言对于我们感知症状都是很重要的。”特德·卡普丘克说。
· 基于生理调节的安慰剂反应常常发生在有意识预期的基础上。
· 我们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包括大脑和脊髓,后者贯穿全身,同时又分为两个分支,一是躯体神经系统,处理意识信息,将指示传给肌肉,使我们可以走动,并将温暖和疼痛等感知信息传回大脑;二是自主神经系统,控制那些通常被认为不受意识控制的生理系统。
· 按照诺克理论,规律性冲刺训练使我们接近人体耐受的最大体能强度,这不仅有益于提高身体素质,也能重新训练大脑。
· 心理即躯体,躯体存在心理感知。
· “神经催眠”(neurohypnosis),其中词尾来源于希腊的睡眠之神修普诺斯(Hypnos)。
· 大卫·施皮格尔(David Spiegel)表示,他是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病学家,也是世界上催眠疗法的研究引领者之一,“没有评判,没有对照和比较,你只是在一种自身体验的流动中,所经历的事物看起来非常生动和真实。你并不抵触这样做,也没有在煎熬中一分一秒地计数。它像一段精神的过山车旅程,过程中你只是紧抓扶手,看着眼前不断发生的一幕幕场景。”
· 我们可能随时随地都在进入或脱离催眠状态。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当开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却发现到达时想不起旅行中的任何事;或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醉心于书或电影,而无法察觉到有人在喊你的名字。
· 催眠仅像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人们可以通过它体验期望变成现实的感觉。
· 止痛药在医疗行业并不短缺,我们有非处方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有强效麻醉药品,如吗啡、可待因,还有镇静剂,如氯胺酮。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和皮质类固醇均可用于缓解疼痛。医生可对患者的皮肤进行麻醉,也能对身体局部麻醉,或者通过催眠让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遗憾的是,没有一种办法可以完全排除痛苦。
· 处方数量的增加导致阿片类药物成瘾和致命的药物过量事件激增,这是“我们时代的巨大悲剧之一”。
· 在经历死亡威胁的一瞬间,体内的肾上腺素激增,与此同时,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瞳孔散大。血液会重新分配,从消化道、性器官这些非紧要区域转移到四肢和大脑。还有,虽然胃肠道消化活动减缓,但是血脂和血糖释放量会增多,以支配你的下一步活动。
· 通常来说,应激反应是有益的:这种本能反应使得我们的祖先在数百万年的进化中可以适应骤变的环境。
· 压力最终会以一种方式重塑我们的大脑,让人们更好地应对困境,尽管结局会更糟糕:它增加了未来患慢性病的风险。
· “这一刻尽力寻求安全感吧!如果能应对当下,必能重塑未来。”
· 即使在生命的尽头,也有新细胞生成。
· 社会孤立就像死刑判决,它对生命有极大的威胁,就像我们面临饥饿、干涸或痛苦的威胁一样。
· 卡乔波告诉我们:“如果你坐在那里就感觉受到别人的威胁,感觉孤独地活在世界上,这可能是你逃避社会的一个借口而已。”
· 生活是相互依赖的,我们不能只靠自己生存,不能没有别人的帮助,就像做三明治这样简单的生存需求,也是许多人共同参与的:从农民到超市的工人。同样的道理,分析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事情,例如采暖、电力、道路、汽车和燃料,这些都依赖于许许多多的人相互协作完成。
· 回忆并非是一个虔诚的摄像机,相反,它是一个动态的制造加工过程,每次访问它们,我们会改写和重新设计,而我们对颜色和形体状态的看法则高度依赖以往的体验和我们所向往的远大志向。
· 人体是一个整体,躯体各脏器之间、精神心理和躯体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大脑治愈力,不是简单的一种理念,一句简单的鼓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灵丹妙药,需要科学方法激发,需要循证医学来证实其功效和获益,而这些信息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