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建筑案例|苏州自在春晓模块化集装箱临时售楼处

缘起Initial Motivation 

在理性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传统地产设计的豪华售楼处模式逐渐失去市场。售楼处设计走向两个极端:长期售楼处追求品质和未来生活场景呈现,临时售楼处则注重快速搭建和成本降低。为适应这一趋势,使用装配式集装箱模块化建造售楼部成为一种创新方案,可实现快速搭建和降低成本,同时保证建筑质量和安全。这种设计适应了当前市场环境和消费趋势,使售楼处更具竞争力。

场所Site 

项目选址于苏州浒墅关地区京杭运河旁的一片平坦的草地。东侧的建筑低矮,是经过改造的民国建筑蚕里文创园。西侧则直面运河,视野开阔。南北两侧均为草地,自然散落着几棵树木。运河上的步行双桥、民国的房子、草地和树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空间节点,形成了特有的场所记忆。

模数Modulus 

我们以4.2m的方格网为模数,每个模块的面积为17.6㎡,可满足基本办公和功能空间需求。四个模块拼合后,形成一个8m*8m的大空间,可用作集装箱临时售楼处。为保证横纵梁高度一致,整体建筑高度也设定为4.2m。每个平面网格都转化为立体模块,每个模块又被拆分为结构构件(梁和柱)、维护构件(门、窗、外墙板)及底板和屋顶。所有梁柱采用铆接方式,方便拆卸和安装,同时确保结构稳定性。景观场地和装置布置延续建筑模数,与建筑立面和平面统一,增强整体和谐感,为访客提供便捷参观体验。

模糊Vagueness

集装箱临时售楼部在空间、光线、透明度之间建立了一种微妙的关系,让人、建筑、活动与环境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背景。建筑和景观共用一套网格体系,以渐变的景观方格作为第三重的空间的过渡,弱化了灰空间和基地之间的联系。模糊了内和外的边界,实现了空间的交融,使使用者游走在内和外之间,获得了不同空间感受。

透明Transparency

柯林罗把透明性分为物理的透明和现象学的透明。底层架空的盒子、透明的维护结构,纤细的白色柱子是物理层面的透明。集装箱临时售楼部在场地中,以一个盒子的体量呈现,保持着一种临近“无”的状态,展示空间外环绕灰空间的廊架,在建筑与环境间形成了一层过渡,无限延展直至虚空,一方面建筑内部空间具有溢出建筑边界的迹象,另外一方面,建筑外部的自然又通过玻璃墙渗透成为内部空间的一部分,建筑被视作水平向内与外之间相互透叠的部分。底层架空的盒子可以看做天地之间的空间,建筑中两个中庭可以看做大地向天空延伸,集装箱临时售楼部主体又被视为垂直向大地与天空相互透叠的部分,建筑在空间上实现了现象学的透明。透明性不仅仅是空间上的,也是体验上的,作为展览建筑,没有单一动线的设定,使用者在不同的位置可以随意穿梭在内外之间。人们可以自由的通过在建筑中游走、触摸它或建立身体上的联系来感知建筑的组织方式,实现体验上的透明性。

建造Construction

设计思考首先关注结构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空间组合,而非框架结构体内部的力学问题。以空间结构体的思考方式,同一框架体因空间属性变化可生成多种不同的空间形式。因此,集装箱临时售楼部的建造逻辑是不同的单元框架体组合拼接。室内中庭空间的立柱暴露了结构体单元的框架,重复出现且结构均匀的构件,揭示了整体和单元的关系。由此显现了单元框架体的特性,可分解、重组、反复利用、便于运输。

再生Regeneration

环境的再生: 建筑所在的场所本身是一片再生之地。原本衰败的地区,通过改造和整饬后形成了一片汇聚了城市活力的文创中心。通过建筑的改造和空间重塑,旧有的场所获得了新的生命,场地的活力得以再次激发。

建筑的再生: 建筑从设计之初便被赋予了装配和可拆卸的特性,由此建筑便拥有了生命。流动的液态金属与流动的空间对比是再生更好的注解。空间流动,可以适应不同的场地,形态透明,可以与各种不同的环境融合。

项目名称:再生 – 苏州自在春晓

设计方: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总负责:任治国
项目地址:苏州虎丘区浒墅关
建筑面积:350m²
摄影版权:山间摄影
说明:尊重原作者侵删。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201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