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击命运之门——从《伊利亚特》看古希腊人的命运观
《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之一,它产生于约公元前850年左右,这正是古希腊原始社会刚刚结束,而中世纪宗教文化尚未形成的时期。古希腊人继承了丰富而又系统化的神话,在意识中深深融入了以神为主导的命运观,充满了探索与抗争精神。《伊利亚特》交织着抗争与失败、愤怒与悲哀,呈现出人神混战的悲壮气势,并在其间汇入古希腊人叩击命运之门的思索,展现出古希腊人的命运观。
一 命运是什么?
《伊利亚特》中的每一个人都被一个无形的东西控制着,按着它的轨迹行事。这个无形的东西就是命运。
无论是希腊的第一英雄阿基琉斯,还是特洛伊的最强者赫克托尔,都在命运的控制之下。他们的愤怒、得意与失意、胜利与失败乃至生与死无不是既定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命运的力量“主要在于限定人生的长度或限度,凡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即已带上死亡的阴影”。阿基琉斯在阿伽门农无理地夺走他的女俘时,含泪泣诉:“我的母亲,既然你生下一个短命的儿郎,/那俄林波斯山上炸响雷的宙斯便至少/应该让我获得荣誉,但他却连一丁点儿都不给。”可见,在古希腊人心中,是承认有一种力量在左右着人的行为与遭遇的,并认为它对每个人是既定的。但同时,他们又对命运有时似乎不合预定感到迷惑。比如阿基琉斯重上战场后,被河神追得无处可逃,于是他指责母亲“用谎言蒙骗”自己,不是按预言中的命运死在阿波罗箭下,而将陷在一条大河里。但最终,神祗们让他摆脱了困境,继续按照命运的规定战斗。
于是,我们根据这种表现,大体可以给古希腊人理解的命运作一个大致界定:命运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规定了人的一切行为及遭遇,但对人又显现出不确定性。
那这种力量又究竟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这种力量即客观世界中对人发生影响的各种条件的总和,也就是今天说的客观规律。但这是现代人对事件发生所作的一种解释,而不是古希腊人的解释,这就是《伊利亚特》讨论的另一个问题:
二 命运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很简单:神决定人的命运。在特洛伊战争中,随处可见神的影子,神如同人一样分成两派,分别支持希腊人和特洛伊人。还有神甚至直接参与了战争,与人厮杀。希腊人及特洛伊人的胜与败、生与死更是主神宙斯的意志所决定。《伊利亚特》整篇充满着对命运的歌唱,对神的主宰的感叹。
阿基琉斯的朋友帕特罗克洛斯死于神的打击,赫克托尔死于宙斯定下的天平,希腊人的失败源于宙斯的安排,战争持续十年是神已告诉希腊人的……宙斯按自己的意志让战争发展,使战争充满了悲壮的气息。宙斯就像一个孤独的沉思者,决不直接参与众神的纷争,总是独自坐在一旁,固执地让战争按照自己既定的意愿发展,丝毫不在乎其它神的反对。
然而,命运似乎又不仅仅是神的意志,命运的力量比神更强。因此,神也不能改变既定命运的运行,故而,众神的儿子(包括宙斯最宠爱的孩子)也纷纷在神的眼睛下丧生,众神对此也无可奈何。以宙斯的力量和地位,要想救出其子萨尔裴冬并非难事,但如此一来将会遭致众神的反感,赫拉明确说:“做去吧,宙斯,但我等众神绝不会一致赞同。”这必会引起天界的不和谐。故而,宙斯决不能为了一个凡人而破坏既定的命运,给自己引来麻烦。而参战的神祗,也不是一切尽如人意:阿佛洛狄特就被埃阿斯刺伤落荒而逃。
由上可以看出,古希腊人眼中,命运只能说部分由神决定,更准确的说,命运高于神,“命运之神的权力是非常强大的,就连宙斯也受她们的控制……神道控制着人道。而在这一切之上、之后,是一种存在于冥冥之中的左右一切的无形的命运的力量。”宙斯等神不过是促成这种命运的实现。这种意义上说,命运的产生是神秘的。
三 命运有什么特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神和人都在命运规定之下运行。不论做什么,都是预定的实现,即将已定的一切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那么命运又是怎样显示其存在的呢?这就要涉及古希腊人中被当作圣者的一类人,他们被称作先知、卜者或预言家,他们的责任是宣布命运的决定和深的意旨。对于先知的话,谁都不能违抗,否则必召来命运的惩罚或神的降罪。最显著的事例就是阿伽门农违背卜者卡尔卡斯的劝告,不肯无偿送还太阳神的祭司的女儿,夺走阿基琉斯的女俘,结果导致阿基琉斯一怒之下退出战争,带给希腊军惨重的失败。同样,帕特罗克洛斯的死也是由于他违背了不得攻特洛伊城的禁止性命运。阿基琉斯说自己有两种命运,这似乎十阿基琉斯自己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但我们通过希腊神话可以看出,阿基琉斯一出生即被预言将死于特洛伊战争,而以阿基琉斯的性格,也决不会半途退出战争,其朋友之死更坚定了他攻打特洛伊的决心。因而,他的命运实际只有一种。
可见,在古希腊人的意识中,命运是不可违抗的,具有预定性和强制性,违抗者必遭毁灭。
四 面对命运做些什么?
这个问题可分为两部分来讨论:1、人面对命运做些什么?2、神面对命运做些什么?
古希腊人虽认为命运不可违抗,但他们决不消极地等待,而是一种昂然接受,以挑战的态度面对命运。阿基琉斯多次说:“我带着两种命运,走向死的末日:如果呆在这里,战斗在特洛伊人的城边,我就返家无望,但却可赢得永久的光荣;如果返回家园,回到我所热爱的故乡,我的光荣和荣誉将不复存在,但却可以怡享天年,死的终期将不会匆匆临头。”但他还是选择了战死疆场,自动面对他一出生就被赋予的命运,并且坦然地接受了这个命运。他明知他不能攻下特洛伊城,但为了替朋友复仇,他蔑视死亡命运带来的恐惧。他重视现世生活的享受,看重荣誉,即使在死亡命运将至时也不肯放松,全然没有东方传统的超凡脱俗蔑视功名利禄的迹象。由阿基琉斯可以看出古希腊人对生活充满热忱,用生命在拥抱命运,从而使按照命运运转的自我生命个体更加充实而有意义,甚至名传后世。
《伊利亚特》中的众神对命运采用一种可称为“漠视的遵从”态度。特洛伊战争一开始,先知就预言战争将进行10年,特洛伊将在第十年被攻陷,也就是命运注定特洛伊必败。然而,众神仍按自己的意愿各自加入一方进行厮杀,要求眼前的胜利而无视最终结果。主神宙斯则在天空按自己的意志不断改变战况,约束众神的行为。但是,他们同时也对命运谨遵不违。如帕特罗克洛斯将死时,神们遵从命运令十分活跃的帕特罗克洛斯失去行动力量,去掉了他的盔甲,将他送到赫克托尔的枪下。帮助希腊人的神祗们则对此不加干涉。赫克托尔也是如此,他命运的砝码“压垂了秤盘,朝着哀地斯的冥府倾斜”时,阿波罗离开了他,雅典娜则将其引向死亡。当宙斯发现“扶着帕特罗克洛斯之死引发的暴怒,阿基琉斯可能冲破命运的制约,攻破城堡”时,宙斯就以神的力量禁止此事的发生,这可以从别的希腊神话中得到证实。
总的看来,《伊利亚特》是一曲悲壮的命运之歌,古希腊人探索着命运这一个解说不完的谜团,歌颂它,又反抗着它,将生命的动力直指向自由这一主题,倾注了全部的爱来拥抱生命和生活。命运,我不能违抗,但我可以充实,我的气慨在于此。这就是古希腊人通过《伊利亚特》所展现的命运观。
附记:这篇豆腐干写于一九九九年底,当时学习外国文学课,正好又看完了陈中梅先生翻译的《伊利亚特》,颇有感触,随手写下,从未示人。后拿出以充博文,不忝贻笑大方。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