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食言”

孔子是最强调信用的,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说,人要是没有信用,那么,不知道他拿什么在社会上立足。可是,孔子也有不守信的时候。这是怎么回事呢?

孔子在陈国待了三年,正赶上晋、楚两国争霸,他们把陈国当作了一块“肥肉”,轮番来攻打陈国。后来,吴国也加入了侵略陈国的行列。孔子一看这形势,再也无法在陈国待下去了,便决定离开陈国。可是归家的路并不一帆风顺,在路过蒲地的时候,又赶上公叔氏叛乱,他们把孔子抓住要当人质。随孔子一同出行的有一个名叫公良孺的弟子。此人长得高高大大,勇武有力。他对孔子说:“先生,我们不能这样任人宰割,就算死也要和他们斗个鱼死网破。”于是,公良孺带领他的五辆车的随从一起与蒲人决斗。其实,叛乱的不过是公叔氏少部分人,所以他们看孔子一行这样拼命,便有妥协之意。蒲人说:“只要你们答应不去卫国,我们就可以放你们走。”

“好吧,就照你们说的办。”孔子立即答应了,并且写下了“保证书”。于是,蒲人放孔子出了城东门。但是,刚一出门,孔子立即悔约,命令他的弟子把车朝着卫国的方向急驶而去。子贡不解老师为啥不信守承诺——
子贡曰:“盟可负耶?”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孔子说,受人挟迫而许下的承诺,即使神都不信,当然可以不遵守。

说了话,是不是一定要算数呢?不一定,孔子用事实讲明了这个道理。什么情况下说的话可以不算数?在受人威吓、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作出的承诺可以不必去遵守。再比如,虽然人身没有受到威胁,但是,因为彼此的身份差距较大,地位相差悬殊,在接受上司指令时,不便回绝,或者没有回绝的机会,因而答应了要去执行某事,可是,上司的指令存在明显的错误或者有违道德、法律,那么,即使自己暂时答应了,也不应该去执行,这样做与诚信无关。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266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