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

            这次到上海治疗眼疾,在儿子家住了20天,亲眼目睹上初三的孙女学习的紧张和辛苦。每天背着硕大的双肩书包,手上还提着一个不轻不重的袋子,起早贪黑的穿梭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我好奇的掂了一下书包的重量,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二十斤也有十几斤,我心疼极了,花季少年羸弱的肩膀能承受这样的重量吗?谁知孙女铿锵的回答: 奶奶,不重,习惯了。望着孙女远去的身影,思绪回到我们读书的年代。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背的都是布书包。女孩子一般是花布书包,男孩子的书包以黑,灰,蓝为主色调。薄薄的几本书,简单的一点学习用具,有的同学连文具盒都没有,铅笔写到不能写,橡皮擦到不能擦才扔掉。不大的书包显得空落落的,课程表上只有算术,语文,图画,唱歌,体育,劳动。每天上学、放学,同学之间结伴同行,没有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接送。进入关键的高年级阶段,遇上停课闹革命运动。初,高中学生,戴着红卫兵红袖章,走南闯北串联于全国各地,他们就像播种机,把革命的种子撒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接见,热血沸腾斗志昂扬。我们小学生,戴着红小兵红袖章原地闹革命,书包也就束之高阁。每天上学三件套: 毛主席语录,老三篇单行本,毛泽东选集,有提袋子进教室的,有心灵手巧的女同学,用扎辫子的塑料头绳编织五颜六色的小袋子装红宝书进教室的,还有直接手捧红宝书胸怀全世界进教室的。老师不厌其烦地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我们才知道,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得其所,重于泰山。白求恩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愚公移山不畏艰难险阻,做事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山不会再增高,挖一点少一点,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我们听得津津乐道,感动至深,学习张思德、学习白求恩, 愚公移山的精神影响了我们一代人。

      等到复课闹革命的时候,足足耽误了我们初中半个学期。秋季升初中改成春季,并且在原来小学附设的初中班读了一年。书包也随着时代变迁,由原来的布书包变成军绿色的书包,标配军绿色服装,军绿色球鞋,军绿色的帽子。当时真是风靡一时,更有骄傲者斜挎部队里那种用红丝线绣着为人民服务或毛主席头像的书包。因为军训需要它,拉练需要它,跳忠字舞需要它。在布票紧张的年代,家里孩子再多,一套也是必须要有的,互相借穿是常有的事。可是,我们的书包仍然是空落落的,书仍然是薄薄的。多增加了几门课: 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地理、历史、政治。没有兴趣班,没有辅导材料,没有课后刷题。就这样,我们只上了小学五年级,两年半初中,就作为有知识的青年,上山下乡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了。

    后来,我儿子上学了。虽然背的是双肩书包,虽然书包的重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是,一直读到高三,也没有今天初三孩子书包那么沉重。因为沉重,所以有的孩子干脆使用拉杆书包,奇葩的是,你远看像是出远门的旅行者,近看是学生进学校。我们真的是搞不明白了,中国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自我,没有快乐。中国的家长太累了,身心交瘁,不由的让我想起一首童谣 ;小儿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现在孩子的书包,承载着太多的知识和理想,承载着太多的前途和命运,承载着太多的艰辛和无奈,只为有颜见爹娘。 

马立新写于2023年12月21日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293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