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皇思扬,只为见那支石文笔
偶然在东江大哥的一篇文章中,得知皇思扬古村内有一支石文笔。今年二月我去过一次皇思扬,怎么没有见到呀,这支石文笔在什么地方呢?我很想去看一看!
上次去皇思扬,我是从北门这边进去的。到了协天宫、武魁,那时武魁正在维修,到了关西学堂、大兴门(西门),然后再转回到北门就离开了,并没有全部走到,因而把石文笔给错过了。
这次,大哥带我由东面进村。入口有一个牌坊,即“介寿诒谋”牌坊。这个牌坊,是嘉庆皇帝为表彰武进士萧凤来恩准所建。我还在这边张望,就听到走在前头的大哥喊我:门开的,快过来看呀。在来的路上,大哥就告诉我说,石文笔在一处院子里,不知道门有没有锁?幸而运气好,门并没有锁。
我应声来到跟前,只见一个像住家的小院落,院落门前场地一侧竖立着多块旗杆石。有的旗杆石上面,还保留有刻写的姓名。旗杆石与介寿诒谋牌坊的功能意义差不多,相当于功名碑,是一种荣誉,好比现在的奖杯,而且是具有一定的等级和价值。如果你见到屋门前有旗杆石,就可以判断这户人家非等闲之辈。院正门上写着四个字:“龍光書室”。据院内墙示介绍上的解释,“意为恩宠荣光、文采光芒”。可在我对龙光书室的进一步了解后,觉得这种解释并非准确。
不得不说说龙光书室的起源。
龙光书室原是本村萧氏族人学文习武的学堂,大概类似于红楼贾家的私塾吧。书室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位于皇思扬村的东边,据称是由萧凤来创建。萧凤来何许人也?
萧凤来(1759-1830),惠东县多祝镇皇思扬村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武进士及第,嘉庆二十年(1815)升广西右江总兵,诰授武显将军,钦赐戴花翎,官居二品。
皇思扬村四大姓氏萧、杨、许、郑中,因为萧凤来的功绩,萧姓排第一,也使得皇思扬村进一步扩大,并进入发展鼎盛期。
萧凤来虽是武将出身,但也崇文,创建龙光书室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意希望下一代不忘学习,奋发图强,建功立业。也反映出萧氏重视教育、教育是家国之本的思想理念。
这支传奇色彩的石文笔,就竖立在书室院内的一侧地上。别的我也不顾,直走近去看石文笔。它有一棵小树那么粗,高概五米余,笔直向上。仔细看下端,有一条直纹线,似是裂痕,摸上去,感到仍是那么地坚挺。站在它的左边看,笔峰挺直,像一支倒悬的毛笔。从右边看去,笔峰微向一侧偏斜,犹如一支战斗的长矛。这正象征着左文右武,寓意文武兼备。这不仅是一种高标准的要求,也符合科举时代的需要,因为除了文考,尚武也是可以取得功名的,一样光宗耀祖,报效国家。文武融为一体,我想也是一种美好愿望的象征吧。
书室门前竖立一支文笔,对于学子来说,能起到警示、督促、激励、鞭策的作用,让在读的子孙们,每当看见它,就能在心里成为一种暗示,告诫自己:要奋发向上,不负光阴。
据网上了解,有说这支石文笔是萧凤来的一位好友叫吕龙光竖立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萧凤来和同为进士出身的吕龙光是同乡,吕龙光的家乡就在西枝江上游边的凤岗村,离皇思扬村并不远。俩人同朝为官,互相帮衬,成了莫逆之交。为了答谢对方,也为了激励后人,萧凤来把书室取名为龙光书室,这正是龙光书室名字的由来。同时,吕龙光也在凤岗村建立了书室,同样以对方的大名作为书室的名字,这就是凤来书室。这次我们也到了凤岗古村,但并没有寻找凤来书室。据网上所说,凤来书室已经不在了,现只存遗址。虽然同是古村,但凤岗没有皇思扬大,没有受到及时保护也是可以理解的。因吕龙光曾在龙光书室读过书,为了感恩,而竖立了这支石文笔。
不管石文笔是不是吕龙光所竖立,有一个事实可以断定:龙光书室和凤来书室的存在以及俩位主人来往的友谊。这一点,想来令人感动。不像有的人,遇上事只顾自己,说什么同乡不同乡,不帮带反要落井下石。关于交友与为人,萧吕二人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再回到前文,说龙光书室是“恩宠荣光、文采光芒”的意思,这是从字面上做文章,也没什么不对,只是似乎忽略了吕龙光的存在。因为龙光书室这个名字,就是源自于吕龙光这个人。如今的理解,不过是后人把它简化了。不过,这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支石文笔仍在。直到今天,让看见它的人,仍能感受到正面的激励作用。这,也是我想见它的原因。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