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城到洛阳——青莲寺
25日,也是此次考察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位于山西晋城的青莲寺。青莲寺是山西晋东南地区的又一个冠绝之作,早已闻名遐迩。寺院就位于山峦峭壁之中,原来称作“硖石寺”,虽已是初冬天气,万物凋零,但置身山中,仍然被周围山脉的雄宏气势所震撼,可见这里春夏之际的景色是十分迷人的。
由于天气寒冷,再加上好几座建筑及塑像都在维修当中,不对外开放,所以游人极少。青莲寺管理所张所长带领我们参观,并介绍了青莲寺的创建历史和目前的保护与管理工作。寺院分为上寺和下寺,上寺(位于山体上方,又称新青莲寺)是一座三进院落,由释迦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天王殿等建筑构成。两厢分别建有左右对称的观音阁、地藏阁、经堂、僧舍。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其中释迦殿是一座宋代建筑,石门楣上有石刻题记,证明此殿修建于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大殿建筑的出檐、斗拱及其它木构件的建造特征也同样具有宋代建筑的风格。殿内佛坛上现存宋塑4尊。殿外树立了很多历代造像、石经、经幢和碑刻等,从北齐到明清都有,约有百余件之多。上寺创建于唐太和二年(828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被称作“福岩禅院”。
观音阁位于东厢房二楼,内塑宋代观世音像和十六尊者彩塑,罗汉的面部生动,其动感,神态、思想表象的惟妙惟肖。地藏殿位于西厢房二楼,内塑地藏菩萨和十殿阎王。两厢的观音阁、地藏阁从石柱题记看,创建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现存除石柱、斗栱、梁栿等保留宋代建筑风格外,整体结构为清代重修样式。观音阁楼下后墙中部,镶嵌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罗汉碑记》石碑l通,刊载十六罗汉及五百罗汉名号,其中五百罗汉名号,在现存记载中时代最早,是研究佛教史的重要资料。
下寺(又称古青莲寺)位于山脉下方,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唐咸通八年(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寺院的修建与佛教净土宗创始人慧远的活动有关。现存建筑有弥勒殿、释迦殿、东西耳殿。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西侧有一座从别处迁移过来的唐代惠峰石塔。释迦殿为下寺的主要建筑,殿内放置释迦像、二尊者、二菩萨、供养天人等6尊唐代彩塑,保存着唐代佛像的典型特征。是青莲寺最重要的、文物价值最高的唐代垂足大佛,雕塑年代大致不晚于唐咸通八年(867年),为中晚唐时期的作品。
在寺院外部还树立一座慧峰大师灵塔,是用石灰岩制成,塔的平面为八角形,塔基为束腰须弥座,上下分别为三层叠涩,束腰部分雕有人物花草等图案,上又置圆形束腰莲座。塔身上还刻有题记:“唐故先师和尚,汝州襄城县人了,俗姓贺兰氏,法号慧峰,于中和戊申岁八月二十八日迁化去。乾宁乙卯年(895年)建造灵塔。十月功毕后记耳。弟子及功德主玄藏、弟子玄悟……”。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