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的故事
位于汉口文博路的图书批发城,是从西北湖路搬迁过来的。原址上盖起了一座座高楼,紧邻菱角湖公园,成为城市商住的标志性地段。以前我买书经常去原址上的图书大世界。里面商铺除了新华书店是两层楼的,其他大多数都是一层门面。一家挨一家,一排挨一排,这样找书比较好找。
今天我闲逛到新址上的图书批发城,就想进去看看有没有自己想买的书。这时门口有两个人主动过来向我搭讪,问我想买什么书。我看到他们两人的脸色被太阳晒得黝黑,穿作深色耐脏的做工衣服,料想他们可能是买书的掮客,就没有搭理他们。这里的商户都集中在几座楼里。他们在窗户上贴有自己经营书的种类,我就是按照他们的提示去找我想买的书。我先从低楼层的新华书店开始看,然后再上到二楼看,后来我转不动了,就问卖书的一个小伙子,问他我想买的书哪家有卖的。小伙子很热情,详细讲解了商家的位置,我按照他的指引,果然找到了商家,买到了自己想要买的书。出大楼时,那两位和我搭讪的人又过来看我买了什么书,我给他们看了后问他们:“如果你们帮我找到这些书,一定会收取一点佣金吧,这佣金你们怎么收呢?”他们迟疑了一会,没料到我会问这个问题,但还是用比较温和语气说到“不找你们收钱。”我就对他们说:“既然不向我们买书的人收佣金,你们就应该先给我们声明一下,打消我们的顾虑。”他们听后点了点头。我这般提醒是从我今天买书经历中觉察到的,在这样一种购书环境中,有一种导购服务给到我们,还是很有必要的。
到实体批发店来买书,除了付出时间和体力外,还是有些好处的。先前我一直在网上买书。网上买书的好处是可以精确搜索到自己想买的书,比较方便。但是不能试读,仅从书名上难以准确判断是否是自己想买的书。而且不是马上能拿到书,还需要快递送上门来。这些又增加了时间成本。今天我在实体店看到我想买的书也是用胶封起来的,但店主对我说这些书可以打开先看看,于是我把胶撕开后看了看,确定要买后再付款。
实体批发店的折扣也比较给力。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两本书折扣是8折,另一家给我的折扣是7.5折,最低的一家给我的是7折。有几本书网上也有卖的,我就比了一下价格,发现实体店买还便宜些。也许这就是给我们来此买书的一个由头吧。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改变了买书的方式。在我的印象中,读中小学时买书隔着一个玻璃柜台。书放在玻璃柜里,一层一层的,想买什么书,先叫营业员从柜台拿出来,自己可以打开看看,不买就还给营业员,一般营业员不会说什么。
读高中后买书一般都是开放式书店,书都放在书架和案台上,自己可以随便翻阅,这样选书比较精准,可以在几本同样的书里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武胜路的新华书店就是这样子卖书的,那里书比较多,也很齐全,我经常在休息日去那里买自己急需的专业书籍。
工作以后买书是在图书展销会上,一般是成套的书比较多,价格也很划算。记得有一次新华书店来到常青花园轻工大学展销,我买了一套中外名人的自传,有20多本,原打算收藏起来,有时间慢慢看,没料到后来遇到拆迁都搞丢了。
现在我买书基本上是在网上买,很少去实体店买。对于我来说,还是看中了网上买书的便利性。其实很多实体店也是在网上卖书的,网上开书店成为销售的主渠道,原因是顾客都在网上了,不把书店开到顾客身边,顾客怎么找到你呢?这与线下开店是一样的道理。
几十年来我买的书应该不会太少的。如果全部保存下来,我想我现在可以开一家一百多平米的图书室了,免费给需要的人看。这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但是这个梦想我没有实现。此刻心里倒是产生了一个幻想,假如我弄丢的那些书没有当废品处理掉,而是流落到需要的人手里,那就好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