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坎坷的《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的诞生本身就很有故事性。

最初,七十多岁的黄公望应友人兼师弟无用师的请求,为他画这幅《富春山居图》。

可黄公望时常外出游历,有时一走就是两三个月。回来时也要等有感觉、有情绪了,才在画上来上几笔。所以这幅画画了三年还没有完成。

无用师早已不淡定了,生怕这幅画被他人抢了去,就央求黄公望提前在画上题跋,标明这幅画是他无用师的,已占了名额。

话说这个无用师不是修道的吗?这咋还急了呢?修行不到位呀!

再说黄公望。被师弟磨叽得不行,就在还未完成的画上做了题跋。

有人根据这个题跋,认为这幅画画了三年。

也有人根据其它资料推断,一共画了7年。

虽说这是幅长卷,大约7米,要完成它的确挺费功夫,可7年才完成,也实在是太久了。

黄公望二十几岁学画,到五十岁时,早已名满天下。按理说即便不做官,靠卖画他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可黄公望不这么想,他的画很多都随手送给了朋友。

有一次,一个叫危素的友人前来看望他,见他刚画完的《仿古二十幅》放在桌上,便拿在手中反复地看,爱不释手。

黄公望手一扬:“送你了!”

危素乐不可知:“这画以后肯定能值很多钱。”

黄公望怒了:“我的画能用钱来衡量吗?你当我是卖画的商人呢!”

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富春山居图》画的这么慢。

不以金钱为意,画家只在乎自己内心的表达。

后来这幅《富春山居图》几经辗转,到了明代著名画家沈周手里。

沈周拿到这幅画十分珍惜,日夜观看,苦心琢磨。后来又拿去请一位名人做题跋。

想不到这位名人的儿子见画起意,竟然偷走卖掉了。

当沈周再次看到被售卖的画时,他真想买回来!可要价太高了,他家境贫寒,根本买不起啊。

伤心之余,他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了一幅仿制品,以安慰痛失爱物的苦闷忧郁的心。

这幅仿制品后来也成了沈周的代表作品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仿富春山居图·局部

大约100年后,董其昌得到了这幅画。

董其昌在跋文中赞叹道:

天真烂漫,负极精能。”

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

董其昌晚年又将他卖给了吴之矩。

吴之矩过世以后,他的儿子吴问卿成了此画的所有者。

吴问卿把这幅画看得比命还重要,特地建了一座“富春轩”专门来陈设此画。

清人入关时烧杀抢掠,人们四处逃命。慌乱中吴问卿什么也顾不上拿,抱着《富春山居图》就往外跑。

吴问卿爱此画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临死的时候竟要求家人当着他的面烧了此画作为陪葬。

幸亏他的侄子看到吴问卿闭上了眼睛,快速从火中把画抢了出来,可惜已经被烧成两截。

画面的前半截较短,只有一座山峰和一些树木房舍,被称为《剩山图》。

剩山图

后面大约6米长卷,就是今天的《无用师卷》。

清代乾隆皇帝酷爱书画,曾先后得到两幅《富春山居图》,(也就是《无用师卷》)。

由于两幅画作都很好,他就都收藏了起来。

不过,他把真的和假的弄反了。

后来,人们把盖着密密麻麻的乾隆帝的印章的那幅假画命名为《子明卷》。

时间到了1932年,故宫南迁,这两幅画都在其中,跟着辗转大半个中国。

1949年,真假两幅《富春山居图》都被带到了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而前半截的《剩山图》呢,一直流落民间,不知辗转过几人之手。

后来,近代画家吴湖帆得到了这幅画。

1956年,吴湖帆将《剩山图》捐献给了浙江省博物馆。

201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浙江博物馆进行了合璧联展。

《富春山居图》终于合二为一。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534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