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你加了多少班,涨了多少钱?

今天,知乎热榜第一的问题是“报告显示职场 996 现象逐渐消失,近 8 成科技数字人才周工作时长 50 小时以下,如何看待该现象?”,截止发文前,浏览量已经到了276w+。

问题提出的依据是,根据2023 年度职场洞察报告显示,受访的数字科技人才中,30% 周工作时长在 40 小时,48% 在 40-50 小时,16% 的在 50-60 小时,而 60 小时以上的仅占6%。

加班占比.png

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加班现象居然在逐渐消失,是说明老板变好心了,还是监管力度上来了?

对此,我们肯定要叨比两句,不过这个内容放在后面。

我们先来看看报告里说了些什么。

在看这些报告的数据之前,先了解一下“同比”和“环比”的含义和计算方式。
简单来说,同比就是与去年的同一个时间段进行比较,环比就是与相邻的时间段进行比较。根据两者的含义和计算方式,同比侧重于反映统计指标的长期趋势,环比侧重于反映统计指标的短期数据变化。

以下就是这份报告里的一些数据变化:

报告里令人瞩目的一点是,所有城市的同比增长率都是负数,也就是说,这些城市的数字科技公司都在变相降薪

首先是各大细分城市的平均招聘薪资在降低,呐,其实就是下面这张图上红框圈出的部分,可以看得到,降低幅度不小:

各大细分城市平均薪资在降低.png

而在这份报告中,类似这种不乐观的地方,还有好几个。

比如说,不仅不同城市的平均招聘在降低,报告甚至还指出了不同细分岗位的平均薪资也是呈现出了一个较剧烈的下降趋势,最高的达到了-18%:

各细分岗位平均招聘薪资降低.png

又比如说,不同城市的发布的职位数量也基本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各城市职位发布数量降低.png

这么一来,2023年比起2022年,不管是企业的招聘需求,还是企业的平均招聘薪资,都体现出了疲软的状态,出现了降低趋势。

企业都不想掏钱了,你员工还想从老板口袋上挖个洞偷点出来?不可能的。

更何况,大多数情况下,个人在公司面前都处于弱势地位。

报告里还有几张数据统计图表示,极大部分技术类应届毕业生的起薪也是下降,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经验的薪资,总体上也呈现出降低趋势。

反正你记住箭头是朝下走的就可以了。

要知道,2022年12月才放开的,结果2023还比不上2022,这一下,打击的有点重。

知道了报告里有些什么,那我们就可以来叨比两句了。

有些人比较理智,一看报告,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和推测,认为这个数据并不能表示互联网行业的996加班现象在逐渐消失。 相反,这份报告将统计范围定在了信息科技人才,而这其实大部分局限在传统企业,不能如实反映出客观问题。

有些人不一样,喜欢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来谈。
知乎上有个回答,是答主通过从小到大,他看过、参加过的足球篮球等比赛来进行比喻,他总结了一个赛场上“顺风人均乔丹,逆风人均怂蛋”的现象,得到了“一鼓作气,再衰三竭”的结论。
然后将这个结论应用在了互联网行业发展中,以疫情前后互联网公司上市情况做对比,映射出了当前的互联网行业状况不景气

他的文字里表露出的想法是很悲观的,他说,老板连饼都不想画了

是的,老板以前还给你画个饼,现在老板都担心公司今晚倒闭,明天上街摆摊卖烤红薯。

总的来看,经济环境下行带来的影响,不仅在于年轻人,甚至许多中老年人也丧失了心气,大家不如躺平等带飞

还有些人想得比较深远,他担忧之后可能连有回报的996都会消失,甚至长久以往,可能会产生阶级固化的后果。

另外一些人就比较直接了,刚刚给老板当了一天牛马,打开手机一看这个问题,情绪蹭的一下就上来了。

50小时还有点骄傲是怎么回事?你特喵犯法了你知道嘛!

是的,假设这份职场洞察报告的数据全部真实又如何,70%的人的周工作时长依然在50小时以上。

还有些回答更有意思。

80年代末的日本,经济状况也处在一个与当前类似的状态。

如果你网上冲浪的频率够高的话,可以看到,互联网上讨论一些社会问题的时候,经常拿出日本、韩国和印度来比较和说事,比如说常常看到的房价,比如说这里提到的加班现象,还有比较常见的两性矛盾等等。

一般来说,日本和韩国是未来进行时,印度是过去进行时,中国是现在进行时

于是比较就来了,那个时候日本的加班情况是怎样的呢?

1988年日本官方公布的平均每年的工作时长,是一年2200个小时。

按53周算,扣除掉法定的节假日,一周是44小时……

44小时,哪里卷了?

可事实是这样吗,当年的日本国民觉得官方的加班统计并不准确。相反,保险行业因为员工过劳状态评估的需要,其统计数据反而可信度更高,于是真实的来了。

1989年,日本保险工会做了一个全面调查:八点前下班的,占32.1%,八点到十点间下班的占38.5%,29.4%的日本人晚于十点下班。

两者差距很大,日本工会给出的解释是,大家是自愿加班呢。

就像现在,想要双休?不行,周六来公司进行学习,啊,是自我学习,无偿的,自愿的。

其实呢,无论是什么调查还是报告,都需要去考虑立场问题

数据真实与否,取数逻辑如何,样本范围多少,数据解释是否避重就轻,是否切到利害,在报告里都是有花样可以做的。

是先画靶再射箭,还是先射箭再画靶,这里面的区别可太大了。

在浏览了大部分回答后,看得出来,目前大部分人的共同看法就是,就业形势和经济环境都不容乐观,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个数据拿出来有点像之前的失业率,像大多数学校的就业率,不知道是做给谁看的。

问题是说怎么看待这个现象,能怎么看?有点徒增笑耳的意思了。

总之,为了对抗利润下降,企业的降本增效是在所难免,其中一个大头就是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怎么降低?

那就可能绕回了经典模式,招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算你们四个人的钱。

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模式还将继续演进,甚至进化成困难模式、地狱模式。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656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