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人生方向——《意志力红利》读后感5
人生的方向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却很容易导致人们的迷茫、没有方向、焦虑。
原因很简单,随着人生的阅历和深度不断增加,三观逐渐发生变化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3岁的小孩,一根棒棒糖可能就能满足;13岁的可能就需要一台智能机;23岁可能就需要一份好工作;33岁可能就需要财务自由等等……
为了更好塑造职业生涯,作者将人生职业大致分为3各阶段:探索、聚焦、优化。
探索阶段大概10—15年,应该积极探索,努力增加各种职业技能,最好培养成“T”型人才,实现优势、兴趣、职业的交集。
聚焦则是在找准职业方向后,尽全力投入其中,尽快实现快速发展、厚积薄发。
优化相对简单,随着精力、身体素质下降,应该利用第二阶段取得的成果,发挥影响力,但应该着重于自身精神世界的深华。但并不是不思进取,也可以以此成为他人导师、二次创业等等。
不可否认,上述的优质职业生涯只是理想化的、仅有少数人能达到的,因为人们往往在第一阶段急功近利,忽视兴趣、热情,反而没能找到人生激情,以致一步错,步步错。
就好像“真爱”一样。往往需要拓展自己眼界,才有可能遇得上“真爱”,否则就只能“凑合过吧”,甚至反目成仇。
而提升人生高度,必然需要调整甚至重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为此,作者建议使用“24小时人生模型”:按80岁为人生,那么1年大约20分钟,这么一来,30岁也才早上9点,正是大有作为的时候。
而这个模型真正重要的地方,是让我们看清了时间质量。年轻固然有优势,就好像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不过,人生不是加减法,甚至也不是乘除法,而是微积分。
微分,大致相当于“切片”;积分,大致相当于“拼盘”。所以人生重要的,不是拿几年去干什么事,而是要用几年去摆成什么拼盘。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人生,很容易实现格局、见识的跃迁,从而更好规划自身。
突破时间的“障眼法”后,在价值观方面,可以用由下而上构建,继而由上而下统合价值观,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
由下而上,则是依次标出自己内心中真正想要的,由上而下,则是从内心的真实想法出发,将想法逐一整合。由此构建的体系,就好像指南针一样,会指出前进的方向。
但是,方向并不一定和道路一致。明确方向后,仍然需要探索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
此时,可以先列出人生方向,接着发散思维,找出可能实现的方法,接着逐一筛选,再通过原型实验,不断迭代。
这个方法未必是最有效,但却是最稳妥的。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