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晨跑5公里(2024003)
今天早起,我随手拿起《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最近重温《微习惯》,也就顺道找出了家里与习惯内容有关的书籍。
书是常看常新。我翻开以前在简书留下的读书笔记。那是我在2019年的7月参加同读后完成的高老师布置的思考题。
屈指一算,读书笔记距今快4年了。我就是从4年前开始启动读书的。也开始慢慢地把书中提到的一些好习惯替代坏习惯,用于生活中。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给了我一个地图,指明了一个方向。书中提到的七个习惯,并不是作者史蒂芬·柯维自己创造的,而是他根据众人的智慧及实践结果总结归纳j和提炼验证出来的。对我们现代人都适用。过了4年,此书读起来,我仍有许多感慨和收获。
跑步也是我的新习惯之一。过去上学,我最怕长跑,后来成年,我是断断续续地短跑。今年,我希望把跑步再次植入到我的大脑中,成为无意识的一种习惯。
今天的天气预报是“轻度污染”,指数没有超过150,那就出门跑步吧。
如果超过150,是我目前的认知还不能接受,也就不跑步了。
把每天跑步30分钟作为就和老年人散步一样的习惯。
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励志行动,我的跑步也是一种记录。同时我也在传播我认可的一种健康观。
都说身体重要,都说要重视健康,那么如何落实在行动上呢?跑步是善待身体的运动项目之一。
今天我依旧是跑了5公里。
第1公里,我跑得很轻松。
第2公里,脑子就在思索该跑什么样的路线?决定还是折返跑。绕圈跑过的十字路口红绿灯较多。
3公里的时候,我就在注意听跑步软件的提示音。3公里,刚好过了前方的人行天桥。
我路过一个小区门口的公交车站。有一位穿着天蓝色校服、背着黑色大书包的男孩子,站在那里等车。他嘴里还在大声重复着单词。
学英语也是一种重复。跑步也是一种重复。我们都在为自己的小目标努力着。
3公里的时候,我开始有一点疲惫了。不断地提醒自己摆臂。
又想到了在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里优秀的体育王老师在操场上辅导田径长跑队员摆臂的画面。那个擅长长跑的、个子矮小的宋同学不知现在还跑步否?她手臂上绑着两根弹力带,快速摆臂的样子,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这和我在健身房教练强调放松时摆臂,也是一个道理。摆臂能给跑步助力,同时也让身体的关节回归正位。
如果不跑步,每天做做前后摆臂的动作也是一种放松方式呢。
到了4公里,我的手机报数。我还以为是5公里呢。看来,我的身体是多么渴望结束这个跑步啊。
最后的1公里,也正是战胜自己的时候。想当初跑3公里都是那么难,如今在4~5公里的时候又觉得难。难度延后了,证明心肺功能和体能进步了。
昨天也是到了这个坎,有几个红绿灯帮助,我挺了过去。
今天折返跑,此刻没有红绿灯,那么就要靠自己加速了。还好最后一公里,6分02秒,比4公里的速度更快了。
人就是这样,在不断地超越自己。在超越自己的过程中获得了满足感。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
今天我是从3公里开始折返的。还留有走路的余地。一边走一边输入今天的跑步记录,完成今天的日更。
生命在于过程、在于体验和经验。而我们的大脑不靠谱,往往记录的都是记忆自我,并且夸大了痛苦的记忆。并且会用记忆自我做决策,常常不理性。
记忆自我记住的是总体与大概。人是用峰终定律来储存记忆的。有时,它会把我们美好的过程遗漏,有时总结概括的记忆是那些刺激较深的画面,会有不好的感受留出来。但它们不是当下真相。
因此,生活中主动留下这些记录,留下此刻的感受过程,是给自己的大脑添加积极美好的原材料。待回看翻阅时,那些快乐场面就会浮现,比在记忆里的那些自我的形象靠谱多了。
啰哩啰嗦想表达啥呢?
跑步是好习惯。去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微习惯》,明白原理,习惯自来。
留下碎碎念的感受很重要,否则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去写日更,留下美好感觉,让痛苦随风而逝。
明白峰终定律的威力。去看《思考,快与慢》,一本了解自己,帮助选择、判断和决策的好书。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