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跑步阈值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连续四天晨跑10公里。前三天配速均有10秒钟的进步,第四次则有些疲惫,配速慢了20秒,但还好,配速7:02。

跑道上的新发现,三位同行伴跑的邻居成了跑道上一道靓丽风景。其中一位男士是边跑边推着婴儿车。婴儿车上的孩子不到一岁的样子,黑黑的眼珠子透着灵动的光,看得出他很享受这样的待遇。那位爸爸边推着婴儿车遛娃边跑步边和同行者聊着天,一举三得。显然这位爸爸是个跑步爱好者,状态很好。

我跑十公里结束时,另一位坚持跑步十五年的邻居刚好结束跑步,一起小走了一段,闲聊。那位邻居孩子目前出国留学,兴趣广泛,爱好运动,整个家庭氛围很好。闲聊跑步心得,提到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的好感觉。那位邻居打了比方,跑步时,人的身体就像运作的机器,要先开机器,让机器先运转一会,先预热,这样机器的工作状态才能达到最佳,零件部不容易劳损。

那位邻居对跑步的好体会颇深。他坚持跑步的十五年间,体重浮动在三斤内,身材很匀称。爱好运动的人,也会带动整个家庭、甚至影响整个家族充满活力。小孩在父母有运动爱好的耳濡目染下,身心很健康,家长很省事。也有一些有抑郁症状的人也是通过运动自我治愈了。

我首次连续四天日跑10公里,不是为了任务,也不是为了打卡。而是因为内心的好感觉,体验了一把自我挑战,因为我看到了跑步带来的美好。

《认知觉醒》提到一个词“阈值”。有时我们做一件事,会觉得很难熬,行动后依然看不清结果 、体验不到好处、消除不了欲望。作者提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有必要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行动量,看它是否突破了发生改变的阈值。因为付出的努力必须达到某种程度才能影响一个体系,而努力程度低于这个阈值时,行动就会收效甚微。比如,广告行业存在阈值效应:广告投放不足时不会产生多少效果,要让受众对广告做出回应,就必须让广告投放量超过阈值。我们行动也是如此,我们要专注、要持续行动,直到突破阈值,这样才能看到更高层次的风景。

看到这,我联想到我跑十公里,最难受的是跑第三公里,跑第四、五公里,则是行动惯性使然。当跑到七公里、十公里,整个人的体感舒服,精神状态好。《认知觉醒》作者周岭也提到他的体会。他想养成一个习惯,通常不会以21天为标准,而是要求自己至少做半年。他相信一件事情要是能持续坚持做180天,它就会成为习惯。当自己停不下来时,表示已经突破了阈值,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周岭用同样的路径,养成了阅读、写作,以及每日反思的习惯。

在突破阈值养成习惯这方面,我是用一年时间让自己养成晨跑的习惯。大概也是平均一个月跑15天,折算下来差不多180天。现在,对跑步停不下来,也能较轻松地跑上10公里,突破了自己不能坚持做一件事的障碍。

因为跑步,我打破了自己一直想多做少的怪圈,有了行动力。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按着自己的节奏来,自己和自己比,把“靠意志力做、靠毅力做”向“主动做”转变。自感难度太高就降低难度和标准,行动力反而能持续增强。

当努力看不到希望时,有人会产生怀疑,努力有用吗?

努力的成果物是一个量的积累,量变引起质变。努力就像正常环境下的水,需要达到100度才会沸腾。但不意味着水加热到到30度、60度、90度没有用,它就是一个过程。

对努力是否有用的灵魂拷问,崔璀在2024年年度演讲《优势2024,做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有所论述。

当一个人在自己的优势上努力,做喜欢且擅长的事儿,他会感到自己很强大,不脆弱,他在分秒之中感受到的是享受,而不是煎熬。因为强大和享受,又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当同时遇到困难,他比其他人心态更稳,更能扛过去,因为在做的那件事,反向在滋养他。

喜欢跑步,乐于从跑步中去感悟、反思。爱好写作,享受从写的感悟、反思中去行动的过程。用了一年的时间突破跑步的阈值,甚是幸福。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681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