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09春节特辑4|如何和父母好好聊一场天?

与父母聊天的技巧:

有时候我们沟通的内容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沟通背后的关系。

当父母感觉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认可时,关系就会进入对抗。这种冲突的本质,其实是两代人在认知和信息上的不对等。年轻人也许可以试着这么做,无论父母的看法错没错,先表达尊重、肯定他看法背后的诉求。

代际间的争吵,如果不是伤筋动骨的大事,另一方固执己见,你也不一定非要说服。更不要把别人的观念或者态度看成是一种对自己的挑战,进入战斗状态。

针对原生家庭的伤害:要给自己定一条止损线。可以用写信的方式给父母或自己,写信也是一个仪式,代表这件事我保存下来了,同时我也可以放下它,向前走。

今天是大年初五,继续我们的春节特辑。

这节课讨论的话题是代际交流,意思就是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的对话。

每到过年期间,大家欢聚一堂,不同世代的人沟通起来常常会有困难。就像父母跟子女,除了前几天讲到的,围绕子女的人生大事产生争论之外,还有很多话题,也不知道怎么聊。

比如很多年轻人都问过我,过年回家,为什么跟父母找不到话说?我们年轻人陪父母的时间本来就那么宝贵,也希望高质量地利用这段时间。但事实是,除了问身体好不好,家里人最近怎么样之外,就只能磕嗑瓜子,看看电视,等着父母把饭做好。

我认为,这种情况不见得都是有问题的。首先你要想一想:你是不是真的有一些想法,想对父母表达?如果没有特别想表达的,那么没话说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不用为了说话而说话。

你甚至可以这么想,有时候我们没有太多要说出来的东西,但我们仍然愿意花时间陪伴家人,哪怕就是坐在一起打牌、看电视,我们一起度过的时间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但这节课我想讨论的是另外一种情况:我们明明有一些想对上一代或者下一代表达的东西,却表达不出来,或者一说出口就变味儿了,又或者一方说出来了,另一方接收不到。这几种情况中,双方都会产生一些情绪堵在心里。这要怎么办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三种情况,听一听生活中的真实困境。

晚辈的立场

我们先站在晚辈的立场上,思考一下为什么年轻人跟长辈的沟通常常会出现问题。我在后台曾经收到过一个提问,她说:我妈妈在农村,今年防疫放开之后,她总是对新冠不当回事儿。我跟她大吵了几架,她这才完全不出门,很幸运地没有感染。但现在周围的人都“阳”了一遍,她就觉得自己没有危险了,总忍不住想出去接活。我们说到这件事就会不欢而散。我承认自己态度过激,在她看来也有点小题大做,但我又知道这个病毒的危害性,担心她的健康。怎么办?

类似的问题我收到过很多,年轻人总忍不住干预上一代人在健康、理财、自我保护这些方面的决策,而上一代人固执己见,于是就产生了冲突。

这种冲突的本质,其实是两代人在认知和信息上的不对等。就像孩子小时候,父母作为认知层次更高的人,会忍不住干涉孩子,随着两代人的认知差距不断缩小,当时的矛盾就化解了。可是风水轮流转,当年轻人掌握的信息反超上一代,这种矛盾就不能随着时间解决了,因为两代人的认知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但这里,真正重要的不是认知的差距,而是沟通的问题。我在后面的课程会讲,有时候我们沟通的内容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沟通背后的关系。

如果长辈感觉到在关系层面上被挑战,他有可能会通过拒绝你的建议,来维护自己的权威。而子女在跟父母争辩时,有时候语气也挺冲的,比如孩子会说:“你不要成天在网上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就听我的!”

当父母感觉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认可时,关系就会进入对抗。这时候,如果我们在沟通技巧上有一些改善,这个问题就会简单一些。年轻人也许可以试着这么做,无论父母的看法错没错,先表达尊重、肯定他看法背后的诉求。毕竟他是成年人,说到底,选择什么样的观念是他的权利。在传达尊重之后,我们再补充不一样的想法。比如可以这样说:“你不担心新冠,说明你心态很好,而且确实有可能你是幸运的那个人。但是我作为子女,我忍不住会担心,总是害怕那些更糟糕的可能性。”这样肯定她的同时,加上我们的担心,我们就有了平等对话的空间,这就会让沟通容易很多。

而且代际间的争吵,如果不是伤筋动骨的大事,另一方固执己见,你也不一定非要说服。更不要把别人的观念或者态度看成是一种对自己的挑战,进入战斗状态。比如这个例子里的妈妈,她的态度就是想承担一定的风险,出门赚钱,我们可以不赞成,但我们首先要接受,她可以这样想。妈妈这种乐观的态度,并不是我们非打败不可的敌人。如果我们能用更包容的眼光看待我们的长辈,也许沟通的时候,我们的语气和姿态也会变得更松弛。

长辈的感受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父母这一方的感受。有做父母的同学给我留言说:孩子报喜不报忧。每次回家我们问他过得怎么样,都是说:“挺好的”“没问题”,报告给我们的都是好消息,但其实他一个人在外面压力很大。我们只要稍微问得多一点,他就不耐烦。虽然我们年纪大了,能力有限,但就这一个孩子,无论如何还是想给他多一些支持,让他过得轻松一点。但他就是倔,不愿意承认现在的难处。怎么办?

这是当代最典型的代际沟通模式。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成年了,你很可能有同款难题。或者,你可能就是这个“报喜不报忧”的孩子,那么你可以把这一段发给你的父母,我来教长辈一个解决的办法。

首先,父母要看到孩子报喜不报忧背后的两个需求。一个需求是,孩子希望你为他感到骄傲,向你证明他过得很好,什么都能自己搞定。另一个需求就是,孩子不希望你为他担心。

针对这两个需求,我们来各个击破。

针对第一个需求,父母要学会跟孩子讲出这句话,叫作:“我为你感到骄傲。”听起来有点肉麻,对吧?我知道中国的父母,很多时候不习惯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或者他们觉得:“难道你看不出来我为你骄傲吗?”但不管看不看得出来,孩子们都特别希望听到父母亲口说出这样一个肯定。

所以,哪怕你觉得它只是一种形式,还是要当着孩子的面,说出这句话。

说完之后再加上一句,说:“我知道什么问题你都有能力解决,但我也希望在你的生活和事业中有一点价值感,希望能在什么地方帮一点忙。你觉得还有什么事情是爸爸妈妈可以为你做的吗?”这是你需要价值感,而不是在质疑他的能力。这时候你再邀请孩子说出自己的困难,他就会更乐意跟你分享,而不是怕你担心。

原生家庭的问题

前面说的两种情况,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还比较和睦。还有一种更麻烦的情况,就是从原生家庭时期开始,已经积压了一些矛盾,但并没有随着时间化解,反而成为了留在孩子心中的一根刺,这种带着怨气的对话就会更复杂。我们来听一个有代表性的声音:

我现在回家过年,超不过 3 天,一定会跟我妈大吵一架,每一次都让我窒息。我会拿出以前的那些事,指控她对我的伤害。她会反驳说,你现在也过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拿小时候的事斤斤计较。我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让她意识到,她对我造成过的伤害。这是在心理咨询中经常遇到的情况。

我们先来看看,做孩子的为什么这么伤心。你想,孩子小时候已经被伤害过了,到现在对于这个伤害,都始终得不到父母的承认,这其实是一种双重的伤害。提问的这个同学现在过得还不错,这种情况下,父母会说“你现在过得都很好,以前的事何必计较”。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如果父母听到孩子现在过得不好,还把这归因为童年的创伤,再说出:“你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拿小时候的事做借口?”那就会更火上浇油。而无论哪种情况,孩子都可能会用非常激烈的情绪要求父母低头认错。

但是,如果付出高昂的代价只为了获得一声道歉,当你听到那个道歉时,也不一定会满意。你想,如果你情绪非常崩溃,闹到最后,父母说“是我的错”,你可能会想,这么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就行了吗?会不会不够真诚呢?会不会他们只是因为我闹得太难看,想息事宁人才这么说?这时候你可能会进一步要求:“我要你发自内心地道歉。”然后你们就会继续陷入纠缠。

我理解受过伤的孩子会有多委屈,如果这种纠缠有助于释放委屈,倒还好。就怕这种纠缠不但无助于改善情绪,反而会让情绪进一步恶化。我想提醒处在这种困境中的人:

要给自己定一条止损线。

如果我们投入的精力到了某一个点上,还等不来道歉,那就算了吧。但是这个“算了”绝对不是说过去的伤害就算了,它仍然存在,你也没有完全原谅,但至少这一刻,你不再把时间花在等待父母给你一个结果上,你就获得了自由。

最后,我想给大家一个小建议,如果你有想对父母表达的情感,可以把它写下来。写成给父母的一封信,也可以只写给自己。我们上周讲过仪式,写信也是一个仪式,代表这件事我保存下来了,同时我也可以放下它,向前走。

代际交流的主题,我们先聊到这里。如果你也想和父母或者孩子聊场天,可以试试这节课讲到的几个小工具,欢迎在课后分享你的故事。

明天是春节特辑的最后一天,很多人的假期也快进入尾声了,该收收心准备回归日常生活了,明天我们就聊聊收心的话题。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752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