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这些钱将我埋葬,剩下的送给你

《历史因果录》

李勉,唐代宰相。

李勉是李唐王室宗亲,自幼勤学经史,为人沉雅高尚。他少年时比较贫困,有一次游历时与一名书生同住一家客栈。这名书生突然病重,临死前将自己的银子交给李勉说:“现在没人知道,希望你用这些钱将我埋葬,多余的就送给你。”

李勉答应了,但他在安葬完书生后又将剩下的银子放在了棺材下面。后来书生的家属来道谢,李勉和他们一起取出了剩下的银子。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李亨)在甘肃灵武即位,李勉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不久,关东地区送来100多名战俘,唐肃宗下令全部处死。

李勉进谏说:“元凶还没消灭,战乱玷污了半个天下,许多人听到陛下登基后都想着洗心革面,如果杀了他们,是把他们又推到了叛贼那边。”唐肃宗于是下令赦免战俘,此后每天都有官员来归顺。

李勉任山南西道观察使时,任命王晬(音醉)为南郑令,但王晬遭权贵诬陷面临处死。李勉上奏说:“皇上正依靠地方官作为百姓父母,怎能因谗言而杀无罪之人?”王晬因此得救,后因政绩突出而被誉为能吏。

李勉任江西观察使时,有个部下的父亲病了,结果这个部下按民间做法做了个木偶,上面却写上李勉的名字埋进地下。事情暴露后,李勉说:“他只是为父亲治病,应该同情。”最后放了他。

李勉后来又在广州任职六年,他所用的器物、车服全都是原样,从不增加装饰。而当他离任时,他又把家人收藏的当地特产犀牛角、象牙等物,全部投入江中……

公元779年,李勉入阁拜相。公元785年,唐德宗李适(音括)准备重新起用奸臣卢杞为刺史,给事中袁高认为卢杞是奸邪小人,贬官都不能抵罪,因此坚持不肯发诏书。

唐德宗问李勉:“那让卢杞当一个小州的刺史可以吗?”李勉回答说:“陛下想给,就算让他当个大州刺史也可以,只是会让天下百姓失望而已。”后来唐德宗又忍不住问李勉:“大家都说卢杞奸邪,我怎么不知道?你知道吗?”

李勉答道:“天下都知道卢杞奸邪,唯独陛下不知,这正是他奸邪的地方。”当时人们都称赞李勉正直,可也因为这样,唐德宗逐渐疏远了他。

公元788年,李勉去世,享年72岁。李勉一生率直淡泊、清廉朴素,是李唐宗室中的表率。他官居宰相,却始终礼贤下士、尽职尽责;他连续20多年将自己的俸禄送给亲友,死后竟无个人积蓄。

唐代文学家李肇撰写的史书《唐国史补》,记载了另一个故事。李勉任开封尉时,一名囚犯很有意志气概,恳求活命,李勉受感动而放了他。几年后李勉罢官,偶遇这名囚犯。

囚犯把李勉接回家中招待,夫妻二人为如何报答李勉商量了许久。结果觉得根本无法报答李勉的大恩,于是妻子唆使囚犯干脆找刺客杀了李勉!关键时刻,囚犯的家僮受到感动而通知李勉。

李勉连夜逃了百余里后在一家客栈投宿。店家奇怪地问他:“此地常有猛兽出没,怎么会连夜赶路?”李勉讲述了前因后果。讲着讲着,从房梁上跳下来一个人,说道:“我几乎误杀了长者!”随后这个人就离开了。天亮时,刺客竟提着囚犯夫妻的人头回来……

顺便说一句。

我们今天通过李勉来说说许多个像李勉这样的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似乎君子往往斗不过小人,而君子总是执政时间较短,小人掌权时间更长。这让我们极容易产生因果的错觉。

究其原因,小人处处为私、一心阿谀逢迎,投上所好,自然能够得到重用和庇护。而君子一心为公、修身自省,为了天下苍生不惜反对、得罪在上者,因此很难得到长久任用和保护。

我们必须承认,这就是人性。就连一个家庭里面,父母都喜爱那个乖巧机灵、懂事听话的孩子。毕竟人非圣贤,我们生来就带有过去的业力和习性。但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更加努力修行、改变习性、达到究竟解脱的目的;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不能怀疑和中途放弃。

可是,君子总是不得志、老吃亏怎么办?

没关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实还有一个隐秘的真相。小人虽然总会一时得志,但却鲜有善终,而且往往遗祸子孙。

而君子(比如李勉)但行大道,不求名闻利养,却往往是自求多福;但行仁善,不惧艰苦危难,却往往吉人自有天相。即使有时无法保全自身,却往往还能遗泽子孙……

君子也许很少得到上位者的庇护,

但君子总是自求多福,自有天护。

(史料选自《旧唐书·李勉传》)

(史料选自《新唐书·李勉传》)

(史料选自《资治通鉴》)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783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