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之道,贵在育人知人(上)

今天重读魏书生先生的《就这样当班主任》,好书就是不一样,每看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悟。现摘抄部分如下:

魏先生在育人上用的精力要比在具体教书上用的精力多得多。就像大姐梁树丽老师所说,三分教七分管,最近几年我的变化也如此。“我觉得如果我能为这个世界多教育出一个好人,或者能让心理矛盾的人多一点真善美的品质, 那就是一种贡献,一种幸福就算不枉此生。如果让国家少一个坏人或者让学生的思想少一点假了丑的成分,同样也是一种幸福,一种贡献。”这种教育情怀,我一直在自己身上寻找,还好,虽然没有这么高尚,但尽己所能吧。

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理想社会的人生观是我们能给学生的最宝贵的东西,今天看到这句话很有感想,虽然我的目标没有这么大,但我也在努力,比如上课我喜欢说一些日常场景,当同学们说“别学了,学也考不好,走,去玩儿吧”,“你看看,你做的这么好了,老师还吵你”……教孩子们如何去想,我强调结果肯定重要,但过程的作用远远大于结果,比如当你下定决心上进时就是进步,当你感觉自己成绩名次没进步时其实你也努力了……

认为升学无望的学生自然觉得无需读书,这句话是前几年做九年级班主任时的感悟,那时学生似乎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中招成绩,他们一开始就预想到了自己的落榜,所以不愿意去尝试,尤其是蜗牛班的孩子们,其实他们很无奈,这是我们要给孩子们很多希望,这个希望和中招无关,关乎他们的人生,每年我都会在黑板上画一数轴,告诉孩子们他们还没过人生的五分之一,为什么要一个小考试来决定咱们这辈子呢?

学生犯错时,教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是回忆感知,我平时也喜欢这样,经常拿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说事。第二种是心灵位移感知,就是我们所说的设身处地。第三种是心灵交换的方法,第三是用心灵交换的方法去观察。学生心灵的门并不总是敞开的,特别是对他们不熟悉、不信任、不知心的老师,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的哨兵,不把真情实感的心理活动流露出来。如何突破这一岗哨,使学生的心灵和教师的心灵交流呢?最好的办法是和学生一起去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和他们一起唱歌、郊游等等。当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学生变得无拘无束了,这时他们心灵的岗哨不知不觉地撤掉了,师生心灵之间好像搭起了一座宽阔的桥,感情在交流,心灵在互换,什么心里话都肯告诉老师,和老师成了忘年之交。九二九三的娃们和大姐就是这样式儿的,教师可以探索到在平时的课堂上几年也发现不了的心灵的奥秘。

最后,有感触的是人与本职工作的五种境界:1.无心无意2.三心二意3.半心半意4.一心一意5.舍身忘我,我虽然做不到最高一层,但一心一意是我的任务。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853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