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古德范村革命群英谱

作者:赵克亭

  黄石崖巍然耸立入云,红旗水库碧波荡漾衔山。

  美丽的北古德范村就坐落于山之南、水之西南,全村现有人家95户,人口306人。现隶属莱芜区苗山镇,在城区东北23公里,镇驻地东北6公里处。这个现在看似平平无奇的小山村,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却有辉煌无比的过往。你可曾知晓,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曾在1940年就被鲁中军区授予过“抗日模范村”?你可曾知晓,这个当年只有200多口人的小村,曾经有为革命牺牲的九位烈士?你可曾知晓,这个小山村在战争年代曾经涌现过抗日虎胆英雄、省县女劳动模范、新中国授衔的将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沿着这些先烈的脚步,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记取那些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的故事,为英烈们树碑立传,永传万代!

  (一)悲壮:小村九烈士

  《莱芜市志》(1991版)第1014页上,赫然地记着北古德范村的烈士的名字:夏洪波、赵西刚、尚秀芳、任恒良、任善良、刘其祯、刘廷俊、赵文安、夏英利。当时这个小山村只有48户(一说56户)人家,200多口人,居然有9人为国捐躯,是付出了多大的牺牲,是多么地可歌可泣呀!夏洪波与夏骏青、夏英利是哥仨,他们兄弟三人都参加了革命。

  夏洪波曾任泰安县大队1中队任指导员,泰安独立营教导员。1941年底,是抗日战争最艰苦卓绝的时期,中共泰安县委、八路军泰安县独立营就驻扎在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茅茨村。临近年关,驻地战士们帮村民打扫卫生,清理街道,为乡亲们推磨打水,写春联。乡亲们为将士们送去年货,军民一家,其乐融融,都在准备过春节。1942年春节前夕,地下交通员送来紧急情报,说大汉奸金万山向鬼子告密,鬼子正向茅茨周围增兵,准备年关突袭茅茨村。夏洪波与营长研究决定誓死保卫省委(当时省委驻扎在离茅茨10华里的二郎峪)、县委和茅茨人民的安全,迎头痛击鬼子,彻底粉碎鬼子的围剿。狡猾的敌人利用大家忙着过年的当口,在大年初一的清晨,鬼子、伪军等一千多人突然向茅茨合围来袭。战前,夏洪波教导员向战士们做了强有力的战斗动员。战役打响后,夏洪波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身中数弹,英勇牺牲了。战士们在营长指挥带领下,同仇敌忾奋勇杀敌,把敌人打退并追出了14华里之遥。由于独立营的英勇反击,省委和县委得以安全转移,村民也没有人员损失。但令人痛心的是,在这次战斗中夏洪波的妻子与女儿走散,解放后,夏家的家人经多方寻找,也没有找到。战后,村民们悲痛地把牺牲的烈士安葬在村边。解放后,又专门修建了烈士墓,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和清明节,村民们都会自发地前去悼念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夏洪波烈士的家人几次想将烈士的尸骨迁回老家,都被当地村民婉拒,他们要永远纪念夏教导员等先烈们。

  刘廷俊,当时是村里的民兵队长。1943年4月1日(农历二月二十七日),泰山地委书记林乎加在栾家庄村民张咸同家(在北古德范北5华里)召开党政军重要干部会议。为防止响水湾据点的鬼子偷袭,派北古德范村民兵队长刘庭俊回村监视鬼子。以往鬼子出来扫荡,进村前总是先打一阵枪壮胆。这次却一反常态,悄悄从村西的山路直奔栾家庄。刘廷俊发现敌情时,鬼子已走到了北古德范村北一里许的卫家林,赶回栾家庄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于是,刘庭俊当即朝天咣咣打了三枪示警。开会的首长听到枪声,知道有敌情,立即散开隐蔽到了四周的山上。枪声也惊动了敌人,他们在北山的龙王庙赶牛道口,发现有一个人正在通向栾家庄的干河道上(现红旗水库库里,水库建于1965年,容水101万方,常庄人民公社组织修建)向东北猛跑。这个人就是刘廷俊。他没有正冲着栾家庄方向跑,可能是想引开鬼子。因为跑得快,背在肩上的枪被鬼子发现了。鬼子居高临下,当即向刘廷俊开枪,刘廷俊不幸牺牲了。鬼子到现场后,发现刘廷俊已经牺牲,为了泄愤和吓唬老百姓,他们又凶残地用刺刀把刘廷俊的肚子、胳膊、腿挑开,据埋葬刘廷俊的民兵说,他的肠子都露出来,身上到处是血,其状简直惨不忍睹。刘庭俊虽然壮烈牺牲了,但却保全了正在开会的全体干部的安全。在同年的“八一”节,按照上级指示,村里给刘庭俊立了烈士碑。

  任恒良烈士,当时在八路军兵工厂工作。在鬼子的一次扫荡中,兵工厂被鬼子发现,兵工厂立即进行了转移,他和另外几名同志负责掩护转移。转移过程中,任恒良大腿负伤,不幸被鬼子俘虏。鬼子要他说出兵工厂的去向,他都说不知道。鬼子为了得到兵工厂的去向,竟然惨无人道的用刺刀一刀一刀刺向任恒良,每刺一刀,就问一遍。但任恒良没有向鬼子屈服,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鬼子也没有得到任何消息。赵文安烈士,牺牲在费县南麻一带。生前作战勇敢机智,牺牲时虽然参军时间不长,但已被提拔为班长。刘其祯烈士,是在章丘执行任务时被特务暗杀,当时他是营教导员。……一位名人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英雄而不被铭记的民族是可耻的!”特别是这些革命先烈们在牺牲时都很年轻,基本没有留下后人,我们就更应该以各种形式来纪念他们、缅怀他们、颂扬他们,世世代代不能忘记!

  (二)致敬!虎胆英雄、抗日硬汉

  李力修同志在《莱芜县抗日战争时期工作情况总结》第一时期(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至一九四〇年底)中写道:“在这样艰苦的斗争中锻炼出了不少的虎胆英雄。如敌人扫荡常庄、文字时……北古德范游击小组赵西和同志……单枪独战鬼子……使群众没有一个被害。”

  这又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呢?一次,日伪军到常庄、南北文字一带进行扫荡,逃难的老百姓急匆匆地逃到了北古德范村的山上隐藏了起来。日本鬼子和伪军随后尾随而来,准备搜山逮人。当时,北古德范村民兵赵西和同志手里有一条枪,他怕鬼子搜山祸害老百姓,于是果断地向鬼子开枪,并把鬼子引向了村子北面的高山——黄石崖上。黄石崖是九十九顶摩云山的主峰,因悬崖绝壁上的石头是黄色,故名。这座山荆棘密布,沟壑险峻,十分适合游击作战。赵西和同志利用熟悉的地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断变换位置袭扰鬼子,并巧妙地在山顶掀下巨大的滚石。滚石在向山下滚动时,能不断带动山上的其他石头,如千军万马冲向鬼子。鬼子在山中被他耍的团团乱转,又不能确定我方的兵力和部署,怕遭到我军的埋伏,只能乖乖退去。群众安全转移,没有一个伤亡。赵西和同志面对大队凶残的日本鬼子,敢于单枪独战,挫败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当时莱芜地区抗战军民的信心,因此被上级领导和群众们称为虎胆英雄,并受到了嘉奖。

  抗日干部赵西华被称为最“过硬(坚强)”的硬汉。当时,他的主要任务是在六区常文一带负责为八路军征集兵员。一次,他在口镇附近的一个村子执行任务时,被反动的会道门抓获。他们要赵西华自首,并说出我党和八路军的秘密。赵西华坚贞不屈,敌人便惨无人道的对他实施各种酷刑,例如:灌辣椒水(嘴里、眼里、私处等),压杠子(绑在椅子上,向双脚底下垫砖),老虎凳(绑在凳子上,向腿下垫砖,人的极限一般是四块转),用烧红的铁烙铁烙全身各处……但赵西华保持着共产党员的硬骨头气节,没有透露我党的任何秘密。最后,敌人把他折磨的不成人形,又不想留下杀人的恶名,竟然要赵西华自己挖坑活埋自己!后被我党营救出来,他意志坚定忍受住了各种酷刑,被称为“过硬(坚强)人”。

  (三)传奇:民兵徒手夺机枪

一九四二年七月的一天,吴化文部的一个连到常庄、南北文字一带抢掠。在南文字村的南山上,被我主力部队二营和民兵打垮,伪军连长崔平符被我民兵击毙。此连的大部分伪军或被击毙或被俘虏,但有一个班的伪军却在激战中逃出了我军的包围圈。这个班的伪军如惊弓之鸟,打算从响水湾沿着南文字石峡溪流沟道,通过古德范,逃窜去博山。当他们到达南古德范村南的砂石岭子的庄稼地里,面朝南文字方向架起机枪,准备接应他们的同伙。这些被北古德范村联防队长尚秀来发现,于是带两名民兵,从后面包抄过去,尚秀来眼疾手快,突袭踢翻了机枪手,抢起机枪,大喊:“谁也不准动,谁动打死谁!”枪声一响,本就吓破胆的敌人,就如鸟兽状四散溃逃,被我民兵逮住了四个,缴获机枪一挺,短枪三支。我民兵神出鬼没打击敌人,本就是传奇,能徒手抢机枪,需要怎样的胆识啊!更值得一提的是,故事里民兵队长尚秀来的爱人,就是当年积极带头报名参军,1992年被山东省妇联、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军区政治部等联合命名表彰的57名“山东红嫂”之一,也是我区现在唯一一位健在的革命红嫂——韩玉珍。1952年,有“民兵英雄”称号的尚秀来,因战场上遗留下来的伤病不幸去世。让我们向这位传奇英雄人物致敬!这个故事,张章老师在《莱芜民兵故事集》也以《五古德范联防民兵智勇夺机枪》为题做过精彩的讲述,但其在作战时间、地点等方面和李力修同志《莱芜县抗日战争时期工作情况总结》中的记述有较大差异,本文以李的资料做原型又进行了创作。

  (四)精彩:“匪首”与“将军”

  “博山莱芜县,长枪手榴弹,匪首刘在泮。”这是当时鬼子和汉奸给抗日名将刘采芹(原名刘在泮)编造的顺口溜。刘采芹,1910年10月生人,1938年2月入伍,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历任苗山区区中队长、莱芜县大队政治处主任、博莱独立营营长、鲁中第一军分区第三大队教导员、二团副团长、武委会副主任、鲁中军区第四旅侦察科科长等职。刘采芹参加过著名的吉山战斗。当时他任侦察科长,据他写的《回忆吉山战斗》,我们了解了那场惨烈的战斗,和他死里逃生的传奇故事:当时发现敌情后,他多次建议汪洋政委尽快转移。被敌人包围后,部队向吉山村北山运动,准备抢占制高点。汪洋政委带的一个连与敌交火后,撤了下来,与追上来的鬼子在吉山南山激战,他能隐约看到战斗的场面。向北山冲击的部队,在机枪掩护下冲到离山顶不远的地方,被敌人的火力压住了。由于敌人多,火力猛,几经冲击,虽杀伤许多敌人,但终未能攻下山头。部队伤亡惨重,剩下的战士被迫撤下来。在正面突围已不可能的情况下,部队和机关只好化整为零,分散隐蔽突围。他带部分同志,向吉山东山插过去,发现山头上的鬼子更多,到处插着鬼子旗。他马上让同志们分散隐蔽。他和警卫员小李跳到山崖下一个芦苇丛中,隐蔽起来。中午时分作战科王参谋,也躲到了芦苇丛中。等到天黑后,他们三人向下吉山村行程中,从一眼枯井中救出了机枪班长和弹药员,通过上吉山村、暗摇头村突围而出,终于脱险。

  “八路军来独立营,谁参加来谁光荣……”,刘采芹后任博莱独立营营长。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活动在博山南部和莱芜东部。他率领独立营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熟悉的地形,神出鬼没,袭扰攻打日伪据点,镇压汉奸,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军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刘采芹带领队伍反封锁、反抢粮、夺机枪,神出鬼没打击日伪军及汉奸,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想捉拿刘采芹,但都没有成功。1943年春,响水湾据点的鬼子到常庄、南北文字、五古德范、张家台、啬泉、草庙头等村“扫荡”,这时独立营正驻扎在这一带。晚上刘采芹带队伍往东、西龙崮撤。当队伍路过朱家上坡村时,他让大家头里先走,领通讯员小李找情报点的朱大爷了解情况、布置任务。第二天返途中在大漫子村曾与鬼子相遇,并巧妙脱险,在朱家上坡与追赶他的伪军发生枪战后,又在杨家横成功策反伪军班长,最后与部队在东龙崮成功会合。他的这一事迹,被泰山时报以《刘营长巧骗敌人脱险境》为题作了报道,苗山的汉奸知道这个消息后说,“别说梳篦政策,就是沙里淘金也别想逮住匪首刘在泮。”

  解放战争时期,刘采芹历任辽阳城防司令部参谋长、辽南独立师二团政委、辽南军区后勤部政委、辽南171师政治部副主任、辽东军区参谋处长等职。建国后,刘采芹历任辽东军区干部部长、辽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等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刘采芹代表军区任防空委员会副主任,专门负责中方与朝方、我地方政府和铁路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保障入朝人员、物资等运输顺利实施。当时鸭绿江铁路大桥,有时一天被炸坏四五次,每次他都通宵达旦地组织工人抢修。据他的回忆文章:“通不了车,上面军区首长便来电话催,下死命令。我又不能离开工地,连累加上火,得了肺结核病,大口吐血,眼睛也上了火,晚上什么东西也看不清楚。但什么还能比抢修江桥更重要呢?我咬着牙,忍着疼痛,叫警卫员架着艰难地上桥指挥。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每天早晚都来电话询问江桥和运输情况。我白天与地方协调,研究运输问题,夜晚就上桥了解情况,及时向他报告。江桥每次被轰炸,他都在电话里严肃地说:‘刘采芹!我限你在XX小时内必须通车,否则我就枪毙了你!’对此我早已习以为常了。后来,我在电话中曾半开玩笑地说:‘首长,我不是早就叫你给枪毙了?’说完两人不禁都哈哈大笑起来。”1955年9月刘采芹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6月晋升为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91年6月9日,刘采芹逝世。

  (五)动魄:夏骏青与通化专署大楼保卫战

  1946年2月3日(大年初一)凌晨3时47分,通化城市的电灯三明三灭,整个通化市一片漆黑。玉皇山上突然燃起三堆熊熊烈火,火光冲天照亮了半个通化城。顿时城内枪声大作,喊杀声一片,几千名因日本投降而被滞留在此的日本关东军按计划发动了武装暴动。通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通化地方行政首脑机关,成为“二·三”反革命武装暴乱分子的主攻目标。幸亏我方提早获悉了敌人暴乱行动的情报,因为我军部队大部分在外地剿匪,兵力严重不足。以蒋亚泉专员、夏骏青秘书长等人组成的平息暴乱指挥小组及时进行了部署:警卫员赵明深临时接任警卫连长,田红起临时接任指导员,他俩每人一挺机枪守卫大门;警卫连把守一楼、二楼;机关警卫班把守三楼正楼梯;机关干部分别守在三楼3个楼梯口;公安处长刘甄淼和徐国通、宋有才等分别守在三楼的侧楼梯。就这样,一支新组成的战斗队伍摆开了阵势,有的工作人员连枪都没摸过,也编入了战斗序列。凌晨3时47分,从玉皇山冲下来的敌人,直奔专署大楼,“打!”专署大楼保卫战正式打响。夏骏青任指挥员,他虽然是机关领导,但早年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兵力的部署上有主有次。他把主要兵力集中安排在大门和中间楼梯口并动员战士们坚决抵抗:“同志们,坚决顶住,决不能后退,通化支队快来了!”在战斗中,夏骏青又利用战斗的间隙不断地向暴乱分子喊话进行策反,说他们上当受骗了,是听信了敌人蛊惑,只要放下武器我们会既往不咎,如果顽抗到底,我们将坚决把他们消灭掉。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敌人的炮火仍十分猛烈。蒋亚泉从四楼下来,让大家千万注意节约子弹,因为那时敌众我寡,没有了子弹就无法取胜。夏指挥员又安排蒋专员速与通化支队联系,让他们速派部队支援。蒋亚泉说:“开始我联系上了,支队司令部说,他们也正在与敌人战斗,暂时抽不出力量,现在又联系不上,电话不通了,可能电话局被敌人占领了,或是我们的总机在一楼被破坏了。”这时,敌人已冲进大楼,警卫连一部分战士已撤到二楼,把火力集中在大门和一楼大厅。连长和指导员机智顽强,身先士卒,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他们手中的机枪不停地扫射,敌人的尸体布满了门庭和大门口。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着,忽然,仅有的两挺机枪坏了一挺。朱科长想到原机枪班长(暴乱内应分子)正好关押在楼上,就叫来徐国通让他看管和催促那个‘内应分子’尽快修复机枪。徐国通手拿的蛇牌手枪,机智地让让那个“内应分子”面对墙壁,背朝自己,无法反抗地修好了机枪。这时,敌人已经冲上二楼,同志们英勇地抗击着。突然,楼外传来了呼喊声:“同志们!坚守你们的岗位,不要向楼外打枪,我们是通化支队,来支援你们的!”夏指挥员知道通化支队已经到来,用他那已嘶哑但坚定的嗓音让同志们把敌人坚决消灭掉。这时,敌人腹背受敌,暴徒们负隅顽抗企图拼命占领楼。有一名战士,一连刺死两个日本人,另一名战士扔出一颗手榴弹炸死四五个暴乱分子。夏指挥员左手握着手榴弹,右手拿着匣子枪,喊道:“同志们,要坚决把敌人打下楼去!”一阵猛烈的射击,再次把敌人打下了楼。警卫连的战士们喊杀着打下楼去,敌人纷纷跪在地上,口喊饶命举起了双手。部分顽抗分子被当场击毙。在英勇的人民自卫军战士面前,敌人“武士道”也已失灵,只能乖乖缴械投降。一楼门口和大厅里躺满了敌人的尸体,各种兵器扔了一地,几百名暴乱分子排成队,如丧家之犬,耷拉下了脑袋。当太阳升起时,通化专署大楼保卫战胜利了。夏骏青同志又和同志们加入到了新的战斗任务中。这就是有勇有谋的夏骏青,在革命生涯中无数次战斗中的一次。夏骏青,1910年出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抗战胜利后,随萧华到东北创建辽东根据地。在东北历任吉林省通化行署秘书长,柳河县县长。南下时任江西省赣州市市长,赣州地区副专员,吉安地区专员,江西省建工局局长,国家建工部副局长,给水排水设计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交通部基建司副司长等,1978年去世。

  (六)模范:敢教日月换新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敢于牺牲,甘于贡献,是模范北古德范人高尚品质的写照。除前文所述牺牲的9位烈士外,此村的参军比例在全县遥遥领先。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参军就意味着牺牲,而五古德范参军比例超13%,北古德范村近30%。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只有200多口人的小山村,出外参加革命工作的竟有53人之多。刘奉海、刘在官,尚秀芸,尚子芳等率先带头参军或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在他们的模范带头下,一家多人在部队的不在少数:夏洪波、夏英利、夏骏青是兄弟三人,刘采勤、刘在汉、刘玉珍是兄妹三人,刘在修、刘在正是兄弟二人,刘在孝、刘在廉是兄弟二人,刘在穆、刘玉莲是兄妹二人,赵西刚,赵西强兄弟二人,尚秀蓝、尚秀苓、尚秀茂兄弟三人,尚秀明、尚秀翠是弟姐二人......建国后,为响应政府号召,又有七名女同志去新疆支援兵团建设,有四人去黑龙江支援东北边疆建设。

  敢于奉献,甘于吃苦,是模范北古德范人高尚品质的写照。当时,村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以刘登安、刘丰庆、赵文祥、赵文成、尚秀甫、张兴福等为代表的农会,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为部队多打粮、缴粮、筹粮。以徐华、朱先进、韩淑芬、韩玉珍为代表的妇救会等组织,则积极团结全村妇女,为军队做军服、军鞋,救治伤病员。北古德范村几乎家家都住过八路军的伤病员。那时因缺医少药,往往旧伤未好,又添新病。许多伤病员得了疟疾和伤寒,但群众毫不畏惧,为伤病员端屎端尿,喂饭喂水,千方百计给予治疗和护理。有一次得到鬼子来扫荡的情报,全村的伤病员都安全转移,唯独刘其富家的一位重伤员没来得及转移。当敌人闯进屋查问时,刘其富的老母亲沉着地说:“这是俺小三子,他得了伤寒,已快不行了……”,并装出非常伤心的样子。怕死的敌人一听是伤寒,个个捂着鼻子走开了。刘其富的父亲刘在笃,因被传染,不久死去。村民刘奉信代养着八路军干部的孩子,却不幸全家得了伤寒,他的小儿子也因被传染而死去,为保代养孩子的安全,他立即把孩子转送给别人看护。村民刘奉江的老伴和大儿子,也因被传染伤寒先后死去……群众却毫无怨言,精心护理和照顾伤病员。每当伤病员康复归队时,双方都热泪盈眶,难舍难离。

  敢为人先,甘于拼搏,是模范北古德范人高尚品质的写照。1940年,行署授予北古德范村“抗日模范村”光荣称号,全村也涌现出8名模范党员:劳动模范韩淑芬、张兴福;模范纺织合作社代表朱先进;模范妇救会会长徐华;学习模范刘其利;民兵模范尚秀来;织布能手尚美玉、张乃贞。从1943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韩淑芬、张兴福、朱先进连续出席鲁中行署召开的劳模大会。凡是地委、行署、军分区和驻军召开大会,都邀请韩淑芬、刘其利参加主席团。1949年底韩淑芬还参加了山东省政府召开的建国后第一届劳模大会。鲁中行署还专门出了宣传劳模韩淑芬的小册子和漫画。《鲁中大众》和《泰山时报》也多次报道北古德范村的模范事迹,还编写了歌唱劳模韩淑芬的歌曲和话剧《劳动模范韩淑芬》。刘其利曾多次在区、县介绍他学习文化、理论的经验。他虽文化不高,但记忆力强。在驻村党政军首长指导帮助下,他刻苦学习文化、理论,尤其熟悉《联共(布)党史》,人们送他“半部《联共(布)党史》”的绰号。参军的优秀人物除前文所述的刘采芹、夏骏青,其他如尚子方、刘奉卿、刘子廉、刘在修、刘在木、刘杰、刘琦、尚秀明等10余人,均为地师级干部。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为时光总是无情地流逝,人物也总是在被时光无情地收走,所以,我们今天有必要把这些故事整理记录下来,让后辈人能把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下去。只有这样,那些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才可以安息。由于离那段峥嵘岁月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故事里的主人公们和他们同时代的亲历者们都已经离世,所留资料极其稀少。在撰写此文的过程中,许多父老乡亲,或讲述故事或送来书籍资料,在此表示十分地感谢!最后,让我以在今年抗日胜利纪念日写的一首诗,作为文章的结尾吧:

 黄土曾经埋烈骨,

  大江无语丹心碧。

  山河寸寸血浇成,

  吾辈自强须倍惜!

  作者简介:

  赵克亭,笔名雨亭,1974年1月生,山东莱芜人。现就职于山东莱芜电瓷有限公司。已出版诗集两部《独对黄昏》、《爱情,关于一个神话的诞生》,另完成小说稿一部《青春如歌》、小小说稿《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散文集《无名草》。作品散见全国各家报刊杂志。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882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