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的老师
天天喊口号,无论在哪的老师,前提是一个人,而不只是一个教师,生命的教师,每一个个体都应该是别样的生存,一个不朽的灵魂。
自己算是一个俗人,但绝对不是一个庸俗的人,一个人如果与自己的属类并无二致,那他又能有什么价值呢?是一个庞大的树木的生存者,就好像一个大工厂,大批生产的产品一样,别无二致,千篇一律。
曾经看到叔本华在他的心理散论中领悟出:一个人如果除了具备自己种属的素质以外,就再没有其他的素质,那么他除了拥有一种属的生存以外,没有权利要求享有别样的生存。
舆论曾经批评老师,教育学生就像批量生产零件一样,但是因为自身就是被批量生产出来的零件,没有特别的标记,都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唯一相同的标记也许就就是人们的美誉吧。
一阵风过来,我们都倒伏一地;一个屁,响过来,大家都顺风而闻,一个巴掌扇过来,大家都会摸摸脸:这就是目前很多私立学校的困境。
凡是能激励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师,可以通过数不胜数的形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的重要性,远远不及教师与学生教材紧密联系的能力。
上了这么久的每一堂课里,我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调剂较少的依赖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赖于我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和相信自我,以及将自我收放自如的用于教学。
这么20几年的教学当中,我们的联系不在于我的方法,而在于心灵,心灵在此取古时的含义是人类自身中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汇聚之处。
用自我的灵魂,个体不一样的存在,绘画出一个独特的生命图案。
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享有,且必须开掘的资源,语文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够与他者共享且能创造的财富。
语文的学习实践是一种建构意义的行动,是一个动态展开的过程。在过程中生成对话,形成语脉,启动生命并实现自我的三个维度的关系,重建主体与原客体的关系,主体与其自身的关系,主体与其他主体的关系。三者互为媒介。我们倘若不是丰富的建构客体的意义,世界就不能丰富的建构自己,也不能建构自己同他人的关系,反之,能否丰富的建构课题的意义,世界也依赖于主体自己内部广阔世界的丰富性,依赖于同该主体相关的人际关系的丰富性。因此,语文的学习实践是建构实践探索自我,结交伙伴,互为媒介的三位一体的实践,其中心是自我探索,包括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自我探索的需求是从内部调动,我们从事一切学习和实践的根源性需求。无论是谁,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最最珍贵的永远都是自我。
一个没有自我的教师,又怎能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和发展自我呢?当一个教师甘愿将自己降格为别人的复制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教育,就失去了灵魂。没有灵魂的教育,不可能塑造有灵魂的人。
吃牛肉不变牛,吃猪肉当然就不变猪,吃的是饲料,也要长脑子。用鲁迅的话来说,先拿来再吸收再丢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真理。
我在是别人的生存,并不意味着拒绝与其他生命的呼应与共鸣,每一个自我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内心教师,形成一个大局,此时这个名字才变成了一个大我。
一个实现自我形成大我的老师,他一定是已经越过了对于教育的功利,追求远达历史深处,中国对于未来真正的人才的需求,这好像是俞敏洪说的话。
共有 0 条评论